解决问题的正确姿势是首先定义问题,然后再考虑如何解决问题。但是在现实情况中,人们往往是一遇到问题,就开始着手解决问题,直接跳过了定义问题的阶段。这样做的结果是自己在那边努力了好半天,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完全走错了方向,于是不得不从头来过。所谓定义为题就是问题的性质,是谁制造了这个问题,避开解决人们常见的思维陷阱。有了对问题范围的界定,接下来就可以去找寻问题的关键和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想要克服习惯性思维带来的偏见,就要建立起批判性思维的新习惯,通过不断的质疑、追问和相信,是推动自己的思维走向成熟。批判性思维的本质就是对过程的追问,通过理清思路,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封闭式问题适合于二选一的决策,开放式问题更适合于批判性思维。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追问的方法,层层递进,找到问题的关键,将主要的资源都集中在关键环节上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92年一个意大利人为了解决自己的拖延症发明了番茄工作法,从那以后这个方法传遍全球,成为了时间管理和自律专注的最常用方法。具体做法就是列出自己当天要完成的工作,然后把这些工作安排到一个个的番茄时间当中,然后按照时间表来完成工作。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把大的任务拆解成小的任务,避免了面对大任务的压力。同时,这个方法还把盯住任务的工作方法,变成了盯住时间,这样人可以更加专注的解决问题,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