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能洞察对方隐藏在话语里的需要时,你的人际关系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善。
“非暴力沟通”提出,当我们听到批评时,可以学着先去观察和感受对方在语言或者肢体上所反映出的需要,并且思考自己的需要,这样思路会清晰很多,然后我们再去进行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四种不恰当的沟通方式:一是道德评判二是进行比较三是回避责任四是强人所难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
就像表格里所列出的一样,原本只是评论性的言论,但是多问一句,就能够区分出观察和评论,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做出自己的判断。如果当时的情况不适合多言,那么也应该多做一些观察,亲自去接触或者感受,再给出自己的判断。
隐藏自己的感受,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往往和人们的成长经历、教育环境密切相关。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小朋友们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里有其他小朋友来做客,看中了自己的玩具,父母会怎么做?
情况大致可分以下三种:
一是,把玩具送给这个小朋友;
二是,让小朋友玩会玩具,但不给他;
三是,征求自己孩子的意见。
我无法预估出父母们会怎么选择。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选择第三种做法的父母所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善于、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我们真正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我们会使用表示心情的词汇。
在人与人的沟通中,适当的示弱,能够达到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效果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
感受→自己的愿望没有被满足→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他人很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第一个阶段是“情感的奴隶”:我们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第二个阶段是“面目可憎”: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去迎合他人,会让我们觉得很憋屈、很恼怒,因而我们不再愿意为他人负责,但是我们还心存疑虑,所以态度变得生硬。第三个阶段是“生活的主人”:我们开始认为帮助别人是一种自由的、快乐的行为。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是我们不能对他人负责。
自己的请求说得具体一些,并且注意在表达的时候说明希望对方做什么,而不是希望对方不做什么。因为后者更不容易让人明白,甚至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此外,在集体讨论时,更要明白地表述自己的请求
就是明确谈话的目的。在谈话之前,先对自己的需求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把请求表达得更加清楚
反馈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说明了对方是否真正理解了你的请求以及他对这个请求的态度。
关于反馈,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方面,我们需要明白,就是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候未必一致。这个时候我们最好能够请求对方的反馈,以了解对方是否真的理解了我们的意思。另一方面,当确认对方已经明白后,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对方正在想什么、对方是否接受请求,都是我们急于想了解的。当然,有的时候,征求反馈的方式会让人反感,产生一种“难道我是笨蛋吗?”的想法。所以,我们在询问之前,可以先解释自己这样问的目的,表达出对他人的尊重和我们的需要。
人们常常会混淆请求与命令
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的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往往选择去指责别人,这时的“请求”也就成了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与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我们如何判断倾诉者是否已经充分表达自己了呢,有两点标志:一是你感到谈话的气氛变得轻松;二是他停止了谈话。这个时候就意味着他已经充分表达了。如果你还是不能确定,可以再多问一句:你还有什么话要对我说的吗
在倾听之后,接下来就需要我们做出反馈了,反馈的时间也是有技巧的。一般在这三种情况下,适合进行反馈:一是当倾诉者已经进行充分的表达之后;二是当对方情绪非常激烈的时候;三是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正确地理解了对方的表达时,可以通过反馈确认一下,如果自己的理解不对,正好有机会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一旦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出于对生命的爱,而决定自我改变
首先,把你自己觉得属于“不得不做”的事情都写下来;然后,把“不得不”改成“选择做”;接着,在这些行为的后面写上你这样做的原因。完成了这三步,你就可以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如果有一些动机是你不能够接受的,那么,下次你完全可以拒绝这样做。
与其去表达“合理的愤怒”,不如去探究愤怒背后自己与他人的需要。当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愤怒就可以转化为服务感情的需要了。
首先,要冷静下来,人在狂怒之中是很难理智的,我们要静下心来体会自己,避免去指责或惩罚他人;然后,是思考,思考你为什么愤怒。这个时候切记不要将愤怒的原因归咎于别人,这是你的愤怒,不是别人的;接着第三步,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愤怒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感受和需要没有被理解和满足;最后,我们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当然,马歇尔还提到,在第三步和第四步之间,也要学会聆听他人,聆听都是相互的,当对方得到聆听和理解的时候,他们自然也会来聆听和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