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语》摘抄
1、去贪就简,可使心灵得到无比的宁静与解脱。
人若不知足,就永远处在烦恼中。
2、有人点灯求光明,其实真正的光明在我们心里。佛前的灯不必刻意去点,要紧的是点燃我们的心灯。
3、人心散乱有两种:一种是昏沉,一种是浮动。
昏沉是糊里糊涂空过时日,无所事事涣散体力,懈怠、昏睡、不肯精进。浮动是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摇摆不定、浮沉、动荡、放逸、无法安静。
4、心有定力,智慧自然产生。人常为外景境所影响,即是定力不够,学佛即是要学定。“定”用现代语讲,就是庄敬自强。
5、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
6、众生有烦恼,是因为我执的关系。以“我”的自私心里为中心,不但使自己痛苦,也会影响周围的人跟着痛苦。忘我,才能于修身养性中,造就健康、幸福人生。
7、人若能以“慈忍”施行于家庭和一切众生,人间便会散发“透彻之爱”的光芒。
8、逆境在佛教中,称为“逆增上缘”,碰到逆境时,应心生感激,可遇不可求啊!逆境、是非来临,心中要持一“宽”字。
9、修行一定经得起磨练,将混乱的心磨练成静心,使自己在动的境界中不动心。
10、学佛需先了解无常的道理,如能了彻此理才能来去自在,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迈向光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