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崔律阅读营·Day7-2.2 日志】
这是2019年4月29日“100天崔律阅读营”之“2.2《奇特的一生》年度总结(1)” 的学习日志。
作业片段:年度总结(2)
每月小结虽然巨细备载,年度总结中仍把所有干了的、读了的、看了的统统收集到一起,加以计算,分门别类。一年来的工作和休息——简直是什么事情都要结算累计。
“娱乐——65次”,接着是一张清单,列举了看过的戏和电影、听过的音乐会、参观过的展览会。
65次——是多还是少?
似乎是多了。话说回来,我也没有把握,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个比法。同我比吗?问题正在这儿——我就没有计算过,说不出我一年看几场电影,听几回戏,参观几次展览会。连大约的数字,我也一下子说不上。更说不出情况有什么变化: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这个数字发生什么变化,我看多少书,看的书是逐年增加还是逐年减少,科学书籍和文艺作品的比重有什么变化?我写多少封信?每年有多少时间用在路上,用于交际和运动?
我心中没有一个准数,对自己没有一个准数。我有什么变化,我的工作精力、我的爱好和兴趣有什么变化……说起来,我原来倒是以为了解自己的,可是一接触到柳比歇夫的那些总结,我才明白我其实是对自己一无所知,一点也不了解。
1.我的阅读理解:
001柳翁怎么做年度总结的?
每月做小结:具细备载
每年做总结:分门别类的收集、计算。
002年度总结的作用
用于自己纵向有数据对比:自己某一些事情做的多少的对比有了依据。
识别自己的变化:随着年龄变化引起的数据变化。
对自己有一个标准:了解自己有数据支撑,才能更了解自己。
2.我的课后实践:
我上月开始对自己的财务和事情进行过分类统计,但没有按时间进行统计过。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4.任何想说的话:
5.【学霸题·复盘】我的阅读日志VS崔律的讲解:
我的亮点:
崔律的亮点:
崔律说这个片段简单,我写起来反而无话可说,反而回看在28天时的内容还多一些思考。而且我看当时的图解也比我文字理解的要深刻一些。
001阅读思考部分
年度总结:
计划VS执行
计划和总结仅相差6小时。而柳翁从1916年记录到1966年,整整50年,76岁了,竟然计划的准确度这么高!
去年VS今年
还增加了工作时间27小时。可以说柳翁的时间管理较为稳定,也是他极度自律的过程。到每天是每天增加4分钟。
纯时间VS毛时间
纯时间5小时13分钟,折算成毛时间是6.5-6.8小时。
出于自己的主动
柳翁做这一切都是出于他自己的主动,那么你呢?
外在动机VS内在动机
我要改善的点:我看到的片段就是个片段,看到了柳翁的结果和行动,而崔律链接的是整本书,是柳翁这个人生和品格。昨天说崔律会链接到其他知识,她是基于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拓展到一个面。而我就不具备这方面能力。
给崔律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