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崔律阅读营·Day6-2.1 日志】
这是2019年4月28日“100天崔律阅读营”之“2.1 《奇特的一生》计算一切时间” 的学习日志。
作业片段:年度总结(1)
……1966年,第一类工作共计1906小时,原计划为1900小时。与1965年相比,增加27小时。平均每日5.22小时,即5小时13分。
了不起!每天有5小时13分钟搞纯学术工作,天天如此。整整一年没有休假,没有节假日!5个小时的纯工作时间,也就是说,5个小时内没有什么歇一会儿抽支烟的工夫,没有聊天谈话,没有溜达散步。仔细想想,这可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一连几年的数字结算如下:
1937年 1840小时
1938年 1402小时
1939年 1362小时
1940年 1560小时
1941年 1342小时
1942年 1346小时
1943年 1612小时等
这是基本科研工作的时间,其他一切辅助工作都没有计入。这是创造和思考的时间……
任何一项最最繁重的工作,恐怕都不会规定这样的制度。人要给自己规定这样的制度,只能出于自己的主动。
1.我的阅读理解:
1.1柳翁的高价值工作时间:通过统计可以看到年度里的工作精力变化。看到变化后才能采取措施做到更好。
1.2整整一年没有休息:链接到崔律的课程就是每天保持固定时间早起,周末、假日也安排事情做,而不是睡一天。
2.我的课后实践:
没有实践,还是补做的作业,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4.任何想说的话:
5.下周日加餐课,我想听:
6.【学霸题·复盘】我的阅读日志VS崔律的讲解:
我的亮点:
崔律的亮点:
今天的解读是围绕柳翁的时间统计法来的,三个步骤非常清晰,而我在读的时候反而忽略了总结这个步骤。回去看我在做100天阅读的图解其实非常明确的分出了三大模块,但我没有提炼出崔律这么清晰的思路。在写阅读日志写的就有点乱了。
001一条线来总结片段,计划、执行、总结
在线下用一个关键词和原文来解读怎么做?
计划下面总结出的关键词是完美,这太让我震撼了。因为我有学习一个《优势》课程,里面提到一个天赋才干就是“完美”,这个才干的解读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让资源配置最大化”。这和柳翁的“用去时间应该同他从事的工作相称”太相符了。
002思考一个问题:以上三步哪个更重要?
都很重要,但执行稍弱。这个有点打破我的认知,我们都会认为做最重要,但崔律说是总结和计划比作重要。因为在柳翁这儿执行力是没有问题的,他的计划总结更重要一点,是因为能让他实际做的更好。而我们普通人如果想的多做的少,那么更应该动起来。
003工作任务分类:结合崔律讲过的分类。
在这儿我是失忆了吗?一点也没有链接到崔律讲过的课程。这就是知识融汇贯通的能力吧。
事务性任务:减少
常规性任务:四化
高价值任务:高专注、创新
004存疑点:链接崔律的一日三分法
我要改善的点:链接思考,而不是就站在这个点上。
给崔律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