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儒将辛弃疾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跨马定乾坤
辛弃疾(1140—1207),山东济南人,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著有《稼轩长短句》,宋朝现存词篇最多的词人(可称之为宋词老一),与苏轼合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合称为“济南二安”。
辛弃疾因父亲早逝,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他出生时北方已经沦陷于金人之手,祖父辛赞也在“靖康之变”后仕于金国,尽管辛赞在金国为文官,但他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直希望有机会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他常带小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给他们讲军事政治,再加上辛弃疾从小就喜欢习武,所以祖父对他寄有厚望。辛弃疾十八岁时去参加科举考试,祖父交代他观察山川形势,留意金人动向。科举回来,祖父交代的任务倒是完成了,考试却落榜了,但是祖孙二人却非常高兴,因为又有二次“打探情报”的机会了,也就是参加第二次科举考试。
辛弃疾的两次“谛观形势”使他亲眼目睹了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所以他立志恢复中原,报国雪耻。可惜,祖父却看不到这一切了,1160年辛弃疾21岁,祖父辛赞去世。
(一)少年英雄
公元1160年,正值完颜亮南下攻宋,他不断的抓壮丁,抢东西,还用百姓们种得庄稼喂马,终于人们受不了了,便开始起义。当时最大的起义军是以耿京为首的,于是辛弃疾就带着自己的人马投了耿京,耿京一群人都为庄稼人,有了辛弃疾这样文武双全的人加入,耿京很高兴,遂封辛弃疾为掌书记。辛弃疾有位朋友义端和尚也入伙了辛弃疾,但是他却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小人。一天晚上义端和尚趁人不备,偷走了公章开溜,耿京等人知道后找辛弃疾兴师问罪,辛弃疾立下军令状说必把义端抓回来,他猜想义端偷走军印肯定是想要奉于金,于是他快马加鞭在义端的必经之路等着他,义端到后辛弃疾杀之,并取回军印。
由于宋各路起义军的反抗,再加金人内乱爆发,完颜亮在前线被部下杀害,最终金人南侵失败,完颜雍接为金人首领,并向宋使用了诱降策略。
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宋朝联络,请示投奔南宋,完成使命归来途中,听到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起义军溃散的消息后,便招五十名骑兵去有五万人的敌营智取了张安国,在把叛徒带回建康的途中有很多金人驻守,为了不被金人发现,辛弃疾他们“束马衔枚”日夜兼程,把张安国交给了朝廷处决。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二)政坛新星
公元1162年,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宋孝宗赵昚,宋孝宗继位后满腔热血想要恢复中原,他先是打击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然后又替岳飞平反,又慢慢的重用主战派等等,这对金的强硬态度使辛弃疾的抗金情绪高昂,他又看到了希望。当时南下后的辛弃疾已经离开了军队,做了江阴签判这样一个小官,官微言薄,于是他鼓足勇气找到了主战派代表张浚,并献上了“分兵杀虏”的计策,张浚回答说这件事他做不了主。到了1163年,张浚升为了枢密使,具体负责北伐战事,他采纳了辛弃疾先收复山东的计策,但是身为抗金名将的张浚志大才疏,易轻敌,他忽略了辛弃疾计策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分开攻打金兵,打散金兵牵制其去往山东。就这样,张浚带领宋军直接去往山东与金兵硬打,开始还好,可是到了后来,由于金兵没有被牵制,援军从各路过来支援,再加上李显忠和邵宏渊两个主要将领闹不和,于是十三万人不战而退,这就是著名的符离之败,还签订了隆兴和议。这件事给了一腔热血的宋孝宗当头一棒,朝廷里主战派也都沉默到了极点。这个时候年轻的辛弃疾不沉默了,直接献书十篇军事论文给孝宗。传递出抗金并不可怕,金人内部不和的信息等,宋孝宗被辛弃疾的才华打动,召见了辛弃疾。结果君臣二人谈的并不愉快,辛弃疾提出对金要无欲速,而孝宗想要立刻去攻金,因为辛弃疾只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去迎合宋孝宗,最终不欢而散,不久后,辛弃疾又呈给宰相虞允文九篇军事论文,文章内容直指宋孝宗所作所为的不恰当,不过这次宋孝宗不但没恼火,反而为了让大臣们知道他能听进去别人的意见,还让辛弃疾升职了,把他调到了临安当主簿,可是辛弃疾最想的是驰骋沙场杀敌抗金,结果却做了文官,他只能靠写词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不久,辛弃疾被破格提拔到滁州担任地方掌官,这也就是说有人看到了站在灯火阑珊处的辛弃疾,赏识他的才华。到了滁州,他看到一片民不聊生的萧条景象,随即立誓一定要让滁州恢复生气。他采取了“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一系列措施,再加上滁州风调雨顺,滁州获得了大丰收,解决了温饱问题。农业方面的问题解决后,他又准备带着大家搞商业,提出做生意的人降低征税标准,按照十分之三来征收,他还兴建了很多旅馆来供商人交易,贷款给居民翻修房屋,短短数月,滁州荒陋之气一洗而空。他对自己的表现也是相当满意,还用剩下的钱建了奠枕楼,供人们娱乐。虽一直忙着治理滁州,但是立志抗金的他时刻关注着金国内部动向,还做了一个大胆的预言“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他还将此预言呈上了朝廷,然而并没有人在意,事实也完全应验了,六十二年后,金灭亡了,又几年南宋也被蒙古族侵占了。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平定内乱
1175年,宋金休战期间,宋国内部发生动乱,在苛捐杂税的逼迫下,一些茶商为了逃避纳税,开始了以赖文正为首的起义,于是茶寇四起。当时为宰相的叶衡非常赏识辛弃疾的政治才能,就力荐辛弃疾平定内乱。于是,宋孝宗再次召见了辛弃疾,让他接了这个烫手山芋。辛弃疾的军事才能没用在抗金上,却用在了平定内乱上。辛弃疾到了江西以后,向各个将领要以一敌百的强兵,没想到将领给他的全是一些老弱残兵,将领说年轻点的都被找去为私人服务了,这个时候辛弃疾才知道宋吃败仗的原因,一个将军带着老弱残兵,怎能不吃败仗呢?辛弃疾准备围剿茶寇的一开始,就遇到了无精兵的问题,于是他“颁下重赏”招募敢死队,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很快他就组织了一支精锐部队。他把这支精锐部队和当地的民兵混在一起,再分成两队,一队守在要点,一队主动进攻。在辛弃疾有守有攻的带领下,只三个月的时间,茶寇就被平定了。1176年,因平乱有功,辛弃疾被任命为京西路的转运判官。1177年春,他又接到了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的任命。在这期间,他又面临一个内乱:湖北境内的盗贼。辛弃疾采用严打政策平定了盗贼,可是不久后,由率逢原带领的江陵屯驻的官兵,打了老百姓,官司打到了辛弃疾那里,辛弃疾就找率逢原理论,结果率逢原号横惯了,不肯管,辛弃疾也不服输,于是官司一直打到了南宋的中央政府,虽然此事是率逢原不对,但是由于他朝廷有后台,于是两个人都被打了五十大板此事就不了了之,辛弃疾也被改任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1178年,史浩担任宰相,反对张浚北伐,且认为他北伐是受了辛弃疾蛊惑,于是就把辛弃疾调为大理寺少卿,负责上报审理案件工作,类似现在坐办公室的。辛弃疾念念不忘的抗金复宋大业,在主和派掌权下越来越看不到希望了,宋孝宗抗金的态度也日渐消沉。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四) 建军风波
1179年,辛弃疾调离湖北前往湖南任转运副使,当时由于各个原因,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他刚到湖南时,刚好遇上陈峒带领的几千人起义,一连攻下几个县,当时的安抚使王佐费了好大力气才把战乱平息。做为旁观者清的辛弃疾,在这件事后给宋孝宗上书为百姓打抱不平,说农民起义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要想从根本上平息内乱,就要整理官员。当时宋孝宗正为这件事头痛,于是给辛弃疾回书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放开干,不要惧怕那些有权势的官吏。并把辛弃疾的职务改为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就这样,辛弃疾再次成为了地方一把手,再次获得了施展自己政治军事才能的机会。1180年,多地闹饥荒,辛弃疾提出朝廷拿出十万石粮食,用来兴修水利,这样既解决了饥荒,也加强了水利建设。当时还有各个乡社四起,类似小的黑社会团伙,朝廷想要把这些乡社全部铲除,但辛弃疾认为这样会激化矛盾扰乱治安,于是他建议把乡社化大为小,统领权交给各县首领,宋孝宗采用了他的办法,从而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在辛弃疾的治理下,湖南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辛弃疾考虑到没有一支很强的队伍,万一以后发生暴乱怎么办呢?于是上奏提出要在湖南建立一支“飞虎军队”。也得到了宋孝宗的支持。于是他开始招兵买马,紧张建军。可是枢密院有人不支持他,几次三番的进行阻挠,但是辛弃疾属于别人越拦我,我干的越有劲的那种。来自上面的压力辛弃疾抵挡住了,可来自“钱”的问题又来了。买石料需要钱,于是辛弃疾就找来犯了罪的人说买石料可以抵罪,为了节省开销,辛弃疾想了各种方法,出现了与民争利的情况,好多人有了怨言,这样一来那些不想让他建军队的人又开始跳出来作妖,向宋孝宗告状,说辛弃疾搜刮民膏,百姓怨言四起,于是宋孝宗立即下令辛弃疾停止建军。辛弃疾表面同意停工,可背地里却给下面的人施加压力,让他们加快工程进度。这时问题又来了,阴雨连绵没办法烧瓦,于是辛弃疾又想办法,让每家拿出二十块瓦,官府付一百文,于是,不到两天瓦的问题解决了,一个月后,军队的营寨建好了。这时辛弃疾又上书,把建军前后过程以及账目全都列出来呈给了宋孝宗,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宋孝宗也只能继续支持他建军了。就这样,辛弃疾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建好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他还没来得及高兴,一纸调书把他调离了湖南,他不得不带着满肚子的委屈和不甘离开湖南去了江西。
送湖南部曲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