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山,临近小区的入口,是一个如同公园一样的绿化带,这里有比较集中的生活居住区。
告别连续的几个阴天,迎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开始转凉的秋季,这可是晒被子的好日子。
两位看上起饱经风霜的老夫妇正在整理一堆的棉被,地上的一床棉被铺得平平整整的,显得特别的白,走进一看,哪里是什么被子,分明是厚厚的一层棉花。棉花的旁边是一个带动力马达的木头机车。晒被子那用得了怎么多的装备呀?看着两位老者朴素的着装,知道了他们原来是弹棉花的手艺人。
地上堆着的棉被或者是他们已经弹好的成品,或者是附近的居民拿给他们帮忙加工的。
记得小时候,在我居住的村里,有一家棉被加工店,每到秋季天气开始转凉的时候,店里总会想起“ 嘭嘭嘭 ”的声音,三四个人背着象弓箭一样的东西,绷直的绳子在弹花锤的一起一落之间,松软的棉花迅速的弹起,发出有节奏的音乐,一度这成为一种季节的信号,也成为温暖到来的音符。
在物资短缺的时代,一床棉被可能就是家庭里爱的传递。但棉花用久了容易变硬,往往就不保暖了,如同我们穿久了的棉服。通过把棉被拆解,棉花弹松后加入一些新的原料重新再次组合,棉被再次焕发新机。
尽管物质生活已空前丰富,尽管时代的巨变可以用得上日新月异,但这棉被里的温暖,年代里的记忆并不久远,如同这两个弹棉花的手艺人。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大中午的时间,忙碌了一上午的老夫妇一起面对面坐着,各人一碗饭,中间一碗大白菜,这就是他们全部的午餐了。如此的简单,但老两口依旧旁若无人的吃得津津有味。
时代的发展总会让一些炙手可热的手艺变成边缘,有的人通过不断学习适应时代的发展;有的人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传统,只要还有需求就还有他们存在的身影,在习惯了的朴素日子里依旧坚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