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才“活水”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施乡村振兴是亿万基层民众心中最为深切的期盼,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之一。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得挺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广大有知识、有情怀、有活力的人才主动参与、倾情奉献。只有把人才引来、留住、用好,才能打造一支多元的、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才能让人才“活水”焕发出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开凿“沟水渠”找准“吸引人才”的“落脚点”。人才是振兴乡村的第一资源,也是关键要素。谁能延揽能人贤士,谁就赋能乡村振兴,谁就拥有发展先机。振兴乡村,要立足发展实际,广泛访贤求才,大力招才引智,既要用好本地的农务经验丰富的“田专家”和基层智慧满满的“土秀才”,又要吸收好外来的科技“特派员”和规划“高技工”。对内,基层党组织要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沃土只留自家耕”的原则,广听民意,挑选好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懂得当地人情世故的“实践派”,要相信他们,支持他们,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和大展身手的“舞台”,静待他们用自身价值灌溉梦想,振兴家乡。对外,基层党组织要认清本地实际发展需求,主动“凿沟开渠”,把人才“活水”引进来,让其发挥自身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焕发新生机。

       铸好“蓄水池”营造“留住人才”的“软环境”。“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正在形成全社会共识,振兴乡村更应顺势而为,因地制宜打造“人才蓄水池”,推动“第一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铸造高质量“蓄水池”留住人才这方“活水”,首先要以诚相待,问清需求,拿出最真挚的诚意,与其成为共患难的挚友,相互成就彼此。其次要充分考虑高质量“蓄水池”的配套待遇是否有保障、该有的管理机制是否完善、跟进的工作人员是否负责,这些细节切忌形式主义,浮在表面。同时,也要认清,农村的资源在于原生态环境和土地,合理性地做出绩效激励,让这方人才“活水”在灌溉沃土时,看到希望,看到自己将流入的“蓄水池”并非是漏洞百出的“小水洼”,而是拥有坚固岸堤的“大池坝”,让其尝到乡村发展的甜头,内心才会有更坚定的奔头和盼头,才会安心落地生根,润泽一方。

       借助“抽水泵”扩宽“任用人才”的“受益面”。人才“活水”已引进“蓄水池”,下一步就是考虑如何让这方人才“活水”把绿水青山浇灌成为“金山银山”。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大胆地发挥人才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瞻前顾后、畏手畏脚是用不好人才的,要敢于给人才“试验田”,让其利用所学、发挥所长,同时也要发扬民主、广听民意,尤其是一线人才的意见建议是弥足珍贵的,所以基层党组织一定要科学用人、效率办事,通过用好农村实用型人才,铺就农村致富快速路,也要将大区域的用才规划和用才制度融汇到本村用才前景中来,并立足本村发展实际,不断扩展用人的深度,力争焕发农村致富新生机。(何沧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