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哲学,是在高二的政治课上,那是必修4生活与哲学部分,我了解了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什么又是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
我对这些充满了兴趣,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这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是由元素构成的,那就是近代形而上学的观点。我也学习了一些体现哲学道理的诗句,在我看来都是有价值的。在人生遇到挫折时,想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知道事物的过程虽然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想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清楚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我对高考选专业没有什么概念的时候,一场报告主讲人调查我们的理想专业是什么。我很坚定地在纸上写下哲学两个字,彼时的我甚至不知道究竟有没有哲学专业,可我心仪它。我认为这源于哲学给予我的一些类似于心灵鸡汤的东西,它或多或少在精神品质上滋养了我。
虽然我的专业不是哲学,但我对它恋恋不忘,当听说学校建立哲学书院的时候,我立即报了名,当时因为专业成绩差落选了。我发奋学习,终于在第二次招生时进入了书院学习哲学课程。
已经在书院一年了,我学到了一些知识,它可能并没有我高中时期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知识简单易懂,但是我的知识面被拓宽了,我见识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在《四书》的学习中,浸润在儒家经典中,和古人对话,我明白了中国的哲学主要是道德哲学,把握这一点,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批判性思维与哲学论证》中,我学习了一些逻辑与命题,还有一些神奇的忒修斯之船之类的悖论,这一部分我没有学透。甚至还有点崩溃。哲学是爱智之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对于这一说法,我并不赞同,我认真学习了一年的哲学,4门课程,我并没有变聪明,反而觉得自己异常得笨拙。当然,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而已。正如石老师说的那样,哲学最重要的是过程和论证,不是结果。人人都可以针对哲学是不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展开回答,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给出论证。我的论证是我学习哲学没有变聪明,但显然论据是苍白无力的,没有充足的说服力。
什么是哲学?说实话,我很害怕回答什么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是什么的问题,但其实哲学研究的就是这样的问题。高中课本上讲,哲学是科学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的确如此,因为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科学化系统化的。而在The three most basic philosophical questions一文中,我知道了哲学二字的起源,它源于希腊文philo和sophia,即就是爱和智慧。那么我们可以说,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科,是关于解决世界基本问题的学问,而之所以很多人,譬如我没有得到智慧,也许是因为我们学习的是哲学知识,并非哲学。我们一些人只是被动地接受哲学知识,而没有主动地批判性地思考哲学问题,所以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走进哲学的大门,至今还在门外徘徊。
哲学主要研究三大领域: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道德哲学)。形而上的最高境界大概是在变化中寻找不变。认识论主要关注认识主体人的论证方法,譬如逻辑学。伦理学也称道德哲学,中国的哲学主要侧重于道德哲学,而西方哲学将道德哲学纳入价值理论,进行价值判断,这就和中方的有所不同。但是我觉得道德哲学主要侧重动机,而不是结果。那么纳入价值理论的道德哲学侧重于什么呢?价值判断的标准又是什么?
海德格尔的《哲学究竟是什么》一文阐明了他所理解的哲学,那就是研究“究竟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在”的问题,这个问题简单又深奥,简单得令人不屑回答,深奥得令人无法用语言来回答。它区别于工艺性、技术性的知识,也不同于完全专业性的知识,它不能被衡量其实用性,它也不能使事情变得轻巧,反而使之愈加艰难。“使历史性亲在变得艰难,而且是在绝对的存在之根基的意义上这样说,这才是哲学的真正功用”。很惭愧,我并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总之,它大抵是说,哲学使问题复杂化,而且这种复杂情况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研究了复杂的情况之后,归纳出一个普适的观点,这就是哲学。
究竟哲学能带给我们什么?我们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这就是我对待哲学的态度。也许穷极一生,我都无法进入哲学的大门,更无法研究出哲学真理,但是这其中的诘问和追寻,将是我一直具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