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社群营销这本书的干货太多,每天一个小时的时间阅读,我也只是啃完了这本书的二分之一。
由于10月份,我报名看一个思维导图的学习,所以养成了画思维导图的习惯,这也导致了自己现在看书的时候,喜欢给每个章节画思维导图,有机会的时候再给大家展示这本书我画的思维导图吧。
现在所做的读书笔记,也是社群运营这本书前两章的一个总结吧。
说真的,第一次意识到社群的巨大能量,还是在半个月前,那个时候我参加思维导图的班级,就是在微信群里进行,当然在这之前我也参加过很多线上的微信课程,都是500人的大群,那个时候觉得,通过社群开课赚钱真的是好方便的一件事情。那个时候我就想到,是不是也建立一个社群,将自己一直在玩的公众号的粉丝导入到微信社群里,既可以互动,又可以认识人,积累人脉。还能帮助他人。然后,我们的第一个社群就这么成立了,
我的社群是9.9元的付费社群,入群的需要缴纳9.9元费用,因为我觉得为知识付费是合理的,然后截止11.7号为止,目前群里的人数达到了77人,让我不得不感慨社群的魅力,真的感谢那么多人的支持,但是正是因为这个社群的人比较多了,我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前期并没有做到很好的规划,导致现在对社群的发展还没有很好的概念,然后,我开始在网上找相关书籍,最后,出现了现在手中在读的这本书,社群营销。
下面终于进入了正题
关于社群营销,由于自己的第一次不成熟尝试,当我读起来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就和拿到了武学秘笈一样精彩,因为我的困惑都在书中得到了解决。
书中提到什么是社群,我明白了99%的社群都是伪社群,而真正成功的仅仅只有1%,我也明白了从古至今原来社群一直存在,只是形式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书院到QQ微信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而构成社群的五大元素也可以通过ISOOC来表现,分别是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和复制,这才是社群生存和发展的必要问题。
在第一章社群运营的困惑中,书中讲到了很多人关于社群运营的探讨,因为大家在里面发现了商机,有商机就有营销点,所以出现了李笑来的付费社群,他的模式取得了成功。
然后接下去看到了社群和公众号之间的关系,也第一次知道了公众号运营的魔咒这个概念,人们对一个公众号的热情和好奇不超过3个月,所以,要想办法将公众号的粉丝导入到微信群中,这样做的话有三个好处,就是我们写的文章可以多次传播。第一层是通过公众号传播,第二种是加好友后,文章发布朋友圈,可以二次传播,然后建立微信群后,发微信群里,可以三次传播,有些东西,第一次你没兴趣,两次三次出现呢?是不是就忍不住想点进去了。
而在第二章结中,社群的五个构成因素也给了我巨大的启发。
同好就是一个因素之一,社群的存在就是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才集合在一起,这也是我之前的社群之所以成功建立的原因,因为我们的公众号运营了一年多,已经收获了将近4000的粉丝,所以当我发布了建立付费社群的文章后,有那么多真爱粉丝跑过来要求入群。
结构,社群构成的第二个因素,它包括了成员,平台,原则和规范。
核心的成员是金字塔型的,兴趣爱好者则是环形结构,我的社群现在没有招募核心成员,社群的平台,它包括了微信群,QQ群等,在这里我明白了社群它不仅仅指的微信,也涵盖了其他可以交流的平台,这是一个大概念。
原则也是一个部分,我们拉人进入社群要有一个门槛,要确保成员的质量,而我在建立群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就是9.9就可以入群,但是我没有保证进群的人全部是我们公众号的真爱粉。实际上我的门槛设置的也很低。
还有规范,包括微信群里的管理员和群规则,目前我也没有设立管理员和相对的群规。这是我不足的地方。
输出,社群第三大构成。在这里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一环,真正的社群输出,它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群主帮助其它成员成长,其他人反哺社群,这样共同发展才是一个社群的未来方向。
一枝独秀是粉丝经济,而百花齐放才是社群经济,这也可以从秋叶的PPT群中的模式得到借鉴。
运营是社群第四大构成因素,我们建立社群要培育四感,包括了仪式感,参与感,组织感和归属感,关于归属感我也明白了任何的一个线上组织最终都要回归到线下活动。这样才可以增加凝聚力。
而在仪式感中也明白了申请和群规的意义,参与感则是在群中进行讨论和分享,组织感就是给群成员分配任务,一起协作去做一些事情。这样才能活跃一个群,让群成员所有人共同成长。
而最后一个构成因素是复制。
因为前期的一个个积累,最后我们通过成员的裂变,达到百人千人甚至上万的规模。但是在复制前,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是否要进行群规模的扩大。因为小规模的群,可以沟通更和谐,更可以活跃气氛,而群规模一旦扩大,就会出现刷屏和广告现象,小而美和大规模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这其实是这本书第一章结刚开始的一些内容,零零散散打了那么多字,其他内容就下回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