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理论: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的情感容器,甚至于来访者会对咨询师投射自我。房间也似乎是容器,容纳某部分安全的自我。从自我来讲,我对房间的依恋是极其明显的。或许是源于一种渴望,一种绝对的隔离。这在一方面是一种物理的隔离,另一方面应该有种心理上的隔离。达到心理的隔离明显仅靠一个房间是不够的。需要一种刻意的网络端的隔离,不再时刻去关注外界谁在联系我,不再放下自己做的一切去回复别人。去纯粹的,呆在自己感到安全的空间,去和自己相处。把自己放入容器中,去看在容器中自己的思绪流转,不做评价,不做限制,去看到自己的思考,去跟进自己的思考,去看自己能走多远不放弃,去看自己能为自己赢得多少面对自我的勇气。如此,算是花给自己的时间哇。
当下理论:我们拥有的永远只有当下这个瞬间。当下坐在电脑前,面对着电脑,半杯未喝完的咖啡,飘雨的周日清晨,仅有此刻。无法回到某个遗憾的瞬间,无法看到五年后自己30岁的样子。是现在存在着。这幅躯体运转着,些微腰痛,但是学会了一些新的舞步。找到自己和他人的边界,找到当下和一切前尘后世的边界。不允许别人随意的来跨越我的边界,评判属于自我的东西。也慢慢和自己对话去看到如浮云般流动的关于前尘后世的情绪,理解它,放下它,看到当下。都不要回头,狠厉也好,痛苦也好,都会过去。不要急躁,惶恐也好,迷茫也好,一点点耐心的去迈向未来吧。
先去接受本来的自己,不评价是好人坏人,先看到自己:我们终生的课题都是关于爱的,对爱的追逐,对自我归属的追逐,我们想要的终归是一些珍贵的同频和珍惜。可是这和我们作为生物本身自私的本性是相斥的。我们需要去修习爱,学习如何去表达爱,面对必经的困难,耐心去了解,用心去传达。但这一些的基础都是自己有爱的能力。爱父母,爱姐妹,爱伴侣,爱自己。去接受他们和自己本来的样子。看到自我,看到自我身上的爱与自私,从而由己及人,也能看到别人身上的嫉妒,沮丧等一切人所共有的情感。要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一样去接受其他人。尽可能不单方面的去评判别人,捍卫自己的权利,也捍卫他人成为自己的权利。
和人群保持距离,在健身房被认出来:我昨日去海琴的健身房,竟然被一个人给认出来了。或许是因为阿宽这个名字太好记了。因为尊巴课,因为名字,我被很多人认得了。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远离人群是不是就能像去维权的时候一样,做一个人类观察者。但是另一方面,当你被一个群体熟悉认得的时候,人会天然的产生一种安全感。这是一种类似于本性的东西。真实奇妙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