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培训机制。能力不会自然而然产生。干部能力提升既靠自身努力,也靠组织培养。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发挥好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扎实开展基本培训,坚持按需施训、应训尽训,坚持分级分类、全面覆盖,不断扩大受益面,确保更多党员、干部得到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方式是决定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把理论学习与现场教学、案例解析、经验交流等结合起来,把线上线下、直播录播结合起来,实现教育培训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能力提升非一日之功,培训周期是推动培训常态化长效化的必要保证。要因应形势变化和发展需求合理调整周期,确保干部学习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强化专业训练。专业的人才能干好专业的事。引导干部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自觉钻研业务,把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融为一体,做到知行合一。持续开展任职培训和专业化培训,以干部履职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为基础,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注重加强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培训,帮助干部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专业训练重在实战实训。要突出需求导向,紧贴业务实操,灵活运用案例,分层级分领域开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财政金融、乡村全面振兴、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应急管理与舆情处置、基层治理等专题培训,促进干部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成为本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
加强实践锻炼。实践是最好的磨刀石,也是最好的试金石。在干中学、学中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聚焦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火热实践作为培养锻炼的最好课堂,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稳定主战场、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服务群众第一线去磨砺,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烫手的山芋,多经受大风大浪考验、多经受急事难事历练,促使干部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尤其要重视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坚持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制度,帮助干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