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悲剧,不过是把善与美的东西毁坏掉,撕扯的鲜血淋漓给人看。于是在电影《芳华》中我们看到了英雄落难,看到了美人迟暮,看到了曾经的青春繁盛,最后都人去楼空,人人油腻。芳华刹那,无限美好,但是若没有衰落残败满目苍夷作为衬托,又怎能反衬绽放瞬间的美好呢?
文艺兵刘峰是一个和平时期的英雄,也是一个战争时期的英雄,他的信仰成就了他的人生,也给他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他是一个雷锋式的在平凡中无私奉献的人,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天性使然,他是时代语境中毋庸置疑的理想人格。
我时常听父辈的人追忆,他们的70年代是公而忘私,是满怀纯洁理想的,那么刘峰应该就是一个这样的化身。他发自内心的热情善良,乐于助人,从帮炊事班追猪到转让推荐读大学名额,从自学手艺给人修手表,打沙发到抗震受伤扶弱救困,军队年年评予他学雷锋标兵,人人称赞,他自己也乐居其中,不曾改变。这样的人应该会有怎样的人生呢?多年的教育引导我们成为这样的人,这个时代会善待他们吗?
然而,这种受困于时代的理想人格是反人性的。人人习惯了刘峰的贡献,安之若素,但是从来不考虑刘峰本人的情感。或者说,当他成功扮演了那个特定时代角色以后,他就失去了追求自我的资格。
英雄、模范怎么能有这么强烈的个人情感呢?怎么能谈恋爱呢?更何况他这个天天抢先做脏活累活,没事打扫猪圈的平民标兵喜欢的还是一个私心颇重追求者众多的上海姑娘。当刘峰在大雨中被带走审查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很古怪的,就这么一个时代塑造的理想人格,时刻反应集体意志的模范,一夕之间就以“耍流氓”的罪名被下放连队,逐出文工团,多么滑稽的一幕啊。
而那个落井下石倒打一耙的上海姑娘被塑造成了一个被宠坏的利己主义者。在被刘峰表白拥抱的时候,她的内心感到了惊悚、幻灭与恶心。这大致上和当代青春美丽的女孩们是相似的:你是一个好人,但是,即使你是全天下最好的好人,我就应该爱你吗?再结合一下时代背景,全国人心目中神一样存在的伟大领袖竟然也会犯错也会去世?那个活在广播与板报中的标兵竟然像众多追求者一样向自己表白?这太令她难以接受了。
如果有机会和刘峰在1977年聊一下的话,我倒想好好劝劝他:
“你不该喜欢林丁丁。电影开头的时候,你细心的告诉何小萍要保密她的身世问题,我原以为你足够成熟稳重,其实你还是太年轻。你是一个木匠的儿子,能歌善舞,进入部队,进入文工团这个伊甸园让你认为人人平等,你的热心助人带给你各项荣誉,让你误以为世间所有事都是付出就有回报这么简单。其实不是的,你的青春在这里尽情绽放,你以为这个世界一直对你很友好,其实那只是其中的一个段落罢了,你只是在其中恰好扮演了一个组织希望有人扮演的角色而已。你扮演的这个角色成就了你,让你与众不同,也害了你,让你真以为自己与众不同。”
“那天晚上你听了邓丽君的情歌,然后你不应该一激动拉着林丁丁去看你打的沙发,不应该告诉她你从林丁丁入团第一天就暗恋她,不应该告诉林丁丁你是因为她才放弃读大学的机会,更不应该突然就迸发出那么强烈的个人情感。你年轻,20岁,荷尔蒙泛滥也能理解。我想告诉你的是,你爱的并不是林丁丁本人,而是把你对未来美好的期望投射到了她的身上,这让你误认为你是爱她的,就像她的其它追求者一样都搞错了。年轻时的情感很朦胧很隐晦,难免会有冲动和莽撞,否则那就不是青春了。我不想强调阶层差异和门当户对,但是它是确然存在的,就像最后陈灿选择了郝淑雯而没有选择萧穗子一样。”
“我熟悉你接下来的人生,你上前线成为了英雄,你转业养家糊口,你的妻子嫌你挣钱少跟别人跑了,你在2005年生了一场大病,多亏何小萍照顾才活下来……你的未来苦难重重,我向你剧透这么多并不是要改变你的人生轨迹,反正你秉性如此,不会因为我这几句话而改变。我所费解的是,你身上所具备的人人口头称赞的理想人格,为什么却要度过那么惨淡的人生?性格使然?时代使然?阶层出身使然?抑或是编剧要单纯的制造戏剧冲突?”
“何小萍是个一直被欺侮的可怜孩子,和你出身同一个阶层,所以她理解你的善良,并珍视你的善良,甚至因为你对她的照顾而使她以为爱上了你。两个傻孩子,何小萍在所有人都避恐不及的时候张开嗓门告诉别人她支持你,同样的,她为了报复文工团对的你处理而装病拒绝演出,最后同样被逐出文工团。在文工团被解散的时候,所有人都心怀去意,反而是你们两个被逐出去的人对它那么珍惜,甚至连何小萍在越南战场上的精神创伤也痊愈了,真是讽刺啊。”
“你和何小萍最后生活在一起却也没结婚,这是一种相互扶持的抱团取暖,在苦难重重中,这种彼此支持与温暖是难能可贵的,它不一定是爱情,也可以是一种亲情,友情,甚至可以是一种真切的战友情。”
和刘峰聊完再说一下电影的事儿,我没有看过小说,不少枝丫旁出的情节看着多余,整部电影好像什么都说了,但是又说的不真切,叙事中规中矩,离封神差不小的距离。这批年轻演员的表演是加分项,青春洋溢而又有年代感,不至于让人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