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学术会议并报告论文是改进论文质量、扩大学术影响力、增进学者间交流的好机会。表现得当可以加分,漏洞百出则会带来负面印象。本文通过罗列论文报告中常见的五大禁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学术新兵。
第五大忌:PPT花里胡哨
不同行业对PPT风格的要求不同。商业界或许要求高端炫酷的PPT,而学术界则强调简洁严肃。PPT的背景要素雅,字体要正规。花里胡哨的PPT——用色夸张、字体活泼,会引起强烈的不适感。
第四大忌:PPT内容庞杂
PPT不是Word,放的不是全文而是概要。有些学者把大段大段的话复制粘贴进PPT,堆叠庞杂的内容,乌压压一片,是不可取的。理想的做法是只放几句话作为框架概要,也可以放图和简表,剩下的内容要靠报告人口述出来。
第三大忌:照本宣科
如果你犯了第四大忌,就很有可能也犯第三大忌。如果PPT上的话就是你想说的所有的话,那报告论文的意义在哪?照本宣科的另一缺点是缺乏与听众的交流,只顾自说自话。
第二大忌:废话连篇
笔者经常遇见的一种情形是:报告人沉迷于前几页PPT,叙述大量背景、意义、文献、概念等等,但我完全不知道他要做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尽快切入正题、尽快让听众知道你的研究问题可以避免听众迷失在你的废话中而丧失对论文的兴趣。
第一大忌:不会控制时间
守时是报告论文的首要原则,既是对规则的尊重,也是对其他报告人的尊重。笔者见过太多的报告人,只顾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管挤占他人时间,非常不专业。在规定时间内讲完就万事大吉吗?也不尽然。总时间控制好了,但时间分配不合理也会带来负面效果。有的报告人开始慢慢悠悠地介绍背景和强调意义,后面发现时间不够便开始飞速展示主要结果——听众没看清也没听懂。有的报告人只有10分钟,却做了50页PPT,然后在10分钟之内展示完毕。报告时间有限,不是要把很长的PPT在极短时间内讲完,总信息量虽然庞大,但听众成功接收的有效信息却极为有限。正确的做法是把PPT压缩到与时间匹配的长度(一般的原则是PPT页数不能超过报告的分钟数),从容清晰地把论文要点展示给听众。
(欢迎转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引用和合作请留言。本文作者拥有所有版权,原创文章最早发表于“论文导向计量实证社区”。任何侵权行为将面临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