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释玉为:“有光泽有硬度的温润美石。”在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中,玉不是冰冷坚硬的石头,而是有情感和灵性的文化符号。古代君子玉不去身,走路速度稍快,玉佩撞击的声音便不绝于耳。所以,玉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对言行和思想的约束。
建班之初,我们共同研析玉文化中丰富的德操品性,旨在让玉石班的“走班族”也能在心中给自己配一串玉。激发自主力,做到所需即所求,以达自我发展。
玉石班拟通过采取适应不同学段的策略,让班集体从璞玉蜕变为宝玉。初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服务和自主管理能力,显璞玉之质;初二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发现和自主教育,养美玉之润;初三引领学生自主激励和自主实现,铸宝玉之德。
目前我带的班级处于起始学段,下面我将以此学段的培养为例,对我的带班育人方略进行说明。
学段目标:以自主管理促自主服务——显璞玉之质
玉石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颜色等,恰如生长在不同家庭,拥有着不同经历的学生们。未经雕琢的璞玉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必要因势而雕,有章有法,方能成器。恰如我们要审视每一个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尊重和宽容其“瑕疵”,才能激活与延展其生命的潜能。这些新入中学的小玉石,在自主性方面也充满了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