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没有人教会我们怎么处理情绪,也没有一个优秀的情绪榜样。以至于现在的我们常常深陷情绪的漩涡。
如果身边有人哭泣,我们的大脑会不由自主地启动内隐记忆,就像曾经的自己为了得不到的玩具,用哭泣去求得父母的同意。他们要么无奈妥协,要么将不同意坚持到底。但是从来不说为什么不可以?
很多人都害怕哭声,一听到哭声,身体的应激反应就开始运转了,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哭泣是不好的情绪,就像着火的厨房,急着要赶紧扑灭大火,同时我们会脱口而出:不要哭了,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有什么好哭的。可是越是这样劝对方,对方反而哭得更伤心,他伤心极了,他很难过,因为没有人理解他。
要是对方依旧没有停止哭泣,那个安慰的人也会被波及负面的情绪。他不但不再安慰,还会因此而变得焦躁恼怒。甚至对哭泣的一方采取训斥。最后又讨得一顿好打。
这场景真的是似曾相识地眼熟,可能现在都还在不同场景中上演。不管是老人对待孙辈,还是父母对待子女,抑或是老师对待学生,或者是夫妻之间。总有那么一些人无法控制情绪。
有些人对情绪的感官很强烈,任何的情境都能触发情绪。当情绪来的时候,他们又容易被情绪控制,常常说出冲动的话,作出不理智的行为。而每次事后总是陷入自我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