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成人,所以平庸、平凡和优秀,指的是未来的样子。
每一个孩子的现在都是优秀的,他们有好奇心,有探索的热情,有十足的精力!他们是容易满足和开心的,是善于学习和发现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学习力其实非常强,不管是学什么特产还是了解什么知识,只要他们愿意,往往是学得比成人快,记忆力也比成人强。而且我们的孩子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他们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改变,更容易适应新环境,更趋向光。
很多成年人只是活着,不断被生活消耗,被一地鸡毛裹挟,抱怨社会,抱怨他人,脸上缺乏笑容,仿佛得了肌无力,只是随着周遭的琐碎沉浮。我想这就是平庸的样子。
很多成年人活着,也很辛苦,但是依然能看见生活的美好,依然会对家人感恩,对朋友分享,对他人有善。他们的职位可能不高,内容可能也不是很复杂,但是他们在工作中依然尽心尽力,发挥光热。我想这是平凡的样子。
还有一小部分人,他们的工作性质特殊,比如医生、飞行员、教师等。我觉得这一部分人他们的职业关于人的生命安全,生命质量,所以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责任。生命只有一次,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这些工作者需要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反思,成长!能承担起来这个职责的,就是优秀的。当然除了这些职业,还有很多职业对社会对他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比如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领导,优秀的科学家。相比平凡的岗位,这些岗位对人的要求更好,也会不断要求和促进人的综合素质提高。
我们要培养出怎样的成人?平庸、平凡还是优秀?
一个孩子未来的成就,可能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家庭、学校、社会!遗传可能也是因素之一,但是遗传可能只是提供生理基础!就像玉的原石,玉石价值是否得以体现还是需要高水平的工匠来打磨、设计、雕琢。
父母可能被各种各样的教育广告弄得很焦虑,比如有一句话“婴儿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两天”,比如“不要输在起跑线"等等。所以家庭我们不要吵架,要忍忍忍。学校方面,我们选择学区房,要进私立国际学校等等,社会环境当然也非常重要,直接出生在国外或者去国外上学。去不了的,尽一切财力支持孩子培优,上素质班等等。
所有的选择都有意义,也可能都没有意义。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有,也可能微不足道。因为不管是学校孩子机构,多数都只是在技能或者知识层面在灌输给孩子,不过有的学校老师素质高一点,灌输时更注重方法,或者是更负责任,保证升学率或者合格率,这有点像生产产品...普通生产线和高档进口生产线,其实都是在生产一个具有某种功能或者"有用”的产品。
孩子当然不是“产品”,《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意思是人不应该成为像一个器皿一样,成为一个定型的人,具有限定的功能。
当然这里的意思不是说我们就不学习或者不重视技能或者知识了,正相反,我们要重视,要提高认知。但是认知包含"知识”和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学“英文”不是为了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甚至不是为了和外国人流利地交流,我们真正的,是要把这门语言作为工具,去开拓未知,去建立联系,去交流思想。我们学乐器,不是为了考级, 不是为了多一样谋生本领,而是作为一个入口,去欣赏音乐,在音乐中滋养生命,生命是有音乐属性的。
我们要把”重视技能和知识”这个维度放到 “提高生命的质量”这个基础上,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是"生命”的质量,而不是“生存"。“生命”是动态的,是鲜活的,有张力的。“生存" 可能相对而言是容易的。
所以当我们做各种大大小小的选择时,如果我们的出发点是培养优秀的孩子(具有生命力的,可能就会更理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