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年三十到今天几乎每天都是当客人和请客,从最初的抗拒到现在慢慢觉得这年也算有点味道了,一年都没什么时间团聚现在是个契机能够聚在一起。
新年以来还发现一位很和我投缘的作家——余光中先生,起初对他的印象仅仅限于《乡愁》。那会我对这首诗也没么太大的感触,现在回味这首诗觉得它既不煽情也不矫情造作,但又能将各种感情表达的非常充分,是有中将古诗那种含蓄和现代诗的直接抒情结合的感觉。于是,在无聊的时候我便找了他其他的作品看了看,发现他的文章写的正是我想要样子。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余老先生的散文读起来就有种古味在里面,但倒也不是全篇都是如此‘之’、‘乎’、‘者’、‘也’、‘方可‘、’尚能‘之类让人读起来尬到脚趾头扣地板、身体绷紧、面部表情狰狞、牙齿咬到咯咯响。每每读到余先生一篇文章的某一个地方、某一个时间点就觉得他此处用的古味剂量恰到好处。既有一种铿锵有力既视感,也有柔和惬意的洒脱自在,如此看来《乡愁》的风格其实并不能完全的代表余老了。
我目前喜欢的两个作家:一个思想深邃幽默的鲁迅,一个文风投缘令我向往的余光中。相信以后还会解锁更多有趣又投缘的作家,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