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J小姐的“相遇”
第一次知道自发光是因为在微信读书上阅读了J小姐的书《科学变美的100个基本》。我是在2021年五月读完的那本书,而且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些我之前从未听说过得概念比如能量场、展示力等。但是那个阶段只我虽然也阅读过不少书,也感受到阅读带给我的好处与改变。但是那个阶段我阅读只追求输入信息,不停地看书,有点追求数量的感觉了,因为觉得自己太无知了,书的海洋太大,而我很渺小。
我与自发光的擦肩而过
书中的大部分内容我都没有记住,但是在文字的字里行间我能够感觉到J小姐对于对于美的热爱。我找到了自发光的公众号,我发现有很多学姐改变前后非常大,这让我很心动,因为我一直对自己的外貌自卑。一直看不惯自己的长相,拒绝和别人拍照,不喜欢自拍...从来不敢穿某些衣服等等,但是我内心又是渴望美的。但是学费2980对于我一个生活费只有1000多的大学生来说着实有点太多了,平时很少一下子花这么多钱,像手机学费这些大宗支出都是由父母代为支付。为了变美,而问父母要钱,我脑袋里已经可以想象出父母的话了:“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你还这么小不需要打扮”“化妆都是中老年人才化的”“想打扮了是不是恋爱了”...等等。
面对经济的拮据,父母可能的不支持,我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学费太贵了,我报不起”、“网上那么多变美技巧,也不是非要花钱才能变美”“知识付费都是割韭菜的”,最终我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让我和自发光擦肩而过。
有金钱的决定权,才有选择权
我在与自发光擦肩而过之后,在网上找到很多零碎的教程,跟着买买买,我买了很多化妆品、衣服、护肤品,但是我并没有变好看,我买的很多自以为好看的衣服,别人都觉不好看,或者穿一年我就觉得土气了。因为无法做到美妆博主那样改头换面,完成那样繁琐的化妆步骤,我觉得自己手残,我的化妆品闲置了,事实上我化妆不超过5次。我的脸因为各种护肤品变得越来越敏感,而敏感肌的护肤品很贵,医美对我来说也很贵。
我感觉无头绪,我觉得自己就是因为有没有钱,所以才无法变好看。我觉得我只要以后有钱了,我就可以买各种好看的昂贵的衣服,买贵的护肤品、做美容,我就可以变美,一切都因为我没有钱。
之后阅读到一本书《小狗钱钱》,小女主人公在一直小狗的帮助下学习理财,完成了很多之前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而我也在这本书的引导下慢慢攒钱,缩减欲望,把最重要的愿望放在第一位。我开始合理分配我的支出,每个月都会攒下一笔钱。我也不会因为一时上头就立刻买买买,我开始延迟享受。
这里真的要感谢阅读,因为阅读我对金钱有了新的看法,可以自己理财,合理使用自己的钱帮自己解决问题;因为阅读我对自己的身体和皮肤有了新的了解,它们是那样的有生命力和自愈力。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健康完整的身体是值得感恩的;可以在父母的庇佑下不愁吃喝,安然学习是值得感恩的;我知道自己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我知道我需要投资我的大脑和认知。
一点点理财,存钱,我攒下了好几千,虽然也不多,但是我觉得自己超级棒。我可以自主决定自己金钱的使用,把他花在对我来说更值得的事情上。我没有告诉父母,自己报了自发光的课程。我很坦然,我不再因为钱而说服自己选择放弃。
训练营里的成长
克服恐惧:
我之前从来不敢自拍,更别说在寝室里明目张胆用自拍杆拍照了。尤其是只能穿内衣和短裤,这意味着我需要将大部分皮肤裸露出来。我因为慢性荨麻疹导致身体皮肤暗沉,身体皮肤变黑且不均匀,我夏天的时候也穿长袖长裤,我不想把自己的皮肤裸露出来。而且我的胳膊上肚子上有很多赘肉,虽然我之前已经学习着如何接纳自己的身体,但是要亲眼看到那些关于我身体的丑陋照片,还要发给别人看,一股自卑就涌上来。
一开始我并不会自己使用自拍杆,我趁宿舍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室友的时候,让她帮我拍一下形体照,她给我拍照的时候说我的腿很直,很有肉感,均匀的刚好,但是我平时的关注点就是我的腿很黑,有很多肉,不够筷子腿。她说他就喜欢有肉的腿,觉得这样的腿给人一种舒服自然的感觉,并不是粗,是非常自然流畅的腿型。她觉得筷子腿太细的,有种容易断的感觉。
感觉自己有被她安慰到,我能感觉到她是发自内心夸赞我的。
随着大家把形体照发在群里,我发现原来大家的身材都是不是所谓非常标准的。J小姐说,只要脱离了类原始的状态,就是拥有一副好底子。
增加知识,改变认知:
自发光课程不同于以往的在网络上学到的那些零零散散的“变美技术”,仅仅从“内容审美”来分析美。这样的美是狭隘的,花费很多力气,改变最小的。
我知道的原来美可以分为内容审美和精神审美。我终于知道为何有些人长相没比我好多少,可她们的魅力让我忍不住想去看她们,被他们吸引了注意力。
我学到从进化角度重新认识了一些现象,站的直更有精神更吸引人,因为直立代表着进化完全;为什么我们会以貌取人,因为慕强可以让我们更好生存;为什么我不渴望好看的衣服,因为那样显示我们的阶级;我们的脑袋里留下了很多或是基因里或是后天的基模,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新事物,比如对色彩的感受代表是大自然留给祖先的基模。
我们喜欢的美,是一种感受,一种对健康和生命力的向往。
我知道了能量传播速度比样貌快的多,形象比语言快的多。
与场景和目的匹配就是美,美是和谐的,不是孤立的
反复复习和刻意练习:
我之前学习进入一种误区,就是只看视频or书看完了=我学习会了,这让我的学习效率变得很低。事实上,如果不加复习,那么所看的内容没过几天就忘记了。我基本上会在晚上听一遍课程,并且详细记录笔记。然后第二天翻阅一下笔记,并且给自己出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所学知识。
其实J小姐上课讲的大部分内容,都在她的书里写了,为什么我当时看书的时候没有改变,而现在加入28天训练营就有很大的改变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练习和反馈。
我之前看完书,J小姐提到的很多东西比如建立形象模卡和服装模卡、从远距离观察自己等,我都没有去行动。
但是训练营里,每天只上一节课,不可以提前开放,每节课完了都会有作业,刻意地让我们主动去思考和行动。有批改,有学姐们的引导和反馈,让我觉得我回到了小学初中的课堂,那时候是我学习兴趣最浓厚的时候,那时候每天的学习的东西也不多,因此大部分时候都是重复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老师会批改,会夸奖,所以让我们越学越想学,对新的知识越渴望和期待。
复习、练习、思考和行动,比单纯的信息输入更为重要。是学习中要花大量时间的。只是看课看书,只能得到一堆理论,并且很快会遗忘,生活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有思考和行动才能改变生活。改变,从敢于带一个耳饰、敢于坦然拍照、敢于买一件从来不敢穿的衣服开始……万水千山,行者必至。
觉知——想变美,先感受到美
从宏观上来看,我每天都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宿舍,但是每一天其实都发生着不一样的事情。我原本以为自己的生活很无聊,不如网络上的那些博主过得那般丰富多彩。
对与美,我一直都觉得,是那些我看到第一眼就有视觉冲击的人、事、物。在自发光,我了解到美是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状态。过去的我,把一切都都看的太简单,我的审美阈值特别高,我的五感越来越钝,在生活中感受不到美好。
我记得那晚上完审美课,我走路不再带耳机。早上去自习室,我感受到春天的微风的凉风习习吹来,保洁阿姨在整理楼下的垃圾,我对她说“早呀”,她立即热情地给我回应;路面被打扫的很干净,我把注意力都放在我的脚上,我觉得我的脚在和大地亲吻,大地也在回吻着我的脚。我感受着我的臀部如何驱动我都身体前进...我看到傍晚的夕阳,还有夕阳里成对飞翔的鸟;夜晚满天的星星,忽远忽近地变化;有一晚下了一场急雨,我竟能鼓起勇气给一个雨中没有带伞的姐妹撑伞,她身上有一股香味,淡淡的,到宿舍楼下对我表示感谢。
在细微之处感知到美,让我越来越幸福。
“美,可以有效延展生命的宽度,而且让生命质量更高”
——摘自《气质:变美从来不考长相》
拆商——让我从细微之处获得点滴成长
审美能力的本质是拆商,学习的本质也是拆商。把信息——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拆到最小单位,做成积木块储存在大脑中。就像乐高积木一样,同样的积木,可以组成不同的物体和形状。
之后不论是学习什么,看书或者看文章,希望一定可以去使用拆商,花了时间就要往大脑里储存新的积木块,还要想想这些新的积木块可以和原来的那些积木组合,创造新的事物。
闭营后的前行
感知基模,向下兼容
拆解事物,发现本质
步履不停,终身成长
刻意练习,高效学习
人生必修课:
无条件接纳自己和允许自己
从细节中感知美,提升幸福感
升维自己的能量场,扭转别人的意识
50期1班7952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