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地图,地标
【知识描述】
提问能够让我们在阅读时保持专注。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有时提问并不能确保我们跟紧作者的思路。
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作者也想到了,作者会提供一个详细的地图和大量地标来让你跟跟紧思路。
▶看地图
作者会根据写作结构来排列观点。如果我们能够发现作者的写作结构,那么我们就能找到作者的思路。
常见的写作结构有这些
1、移动模式
时间丨空间丨流程
2、重要性模式
重要性递增丨重要性递减
3、因果模式
问题 - 影响 - 解决方案
问题 - 起因 - 解决方案
行为-影响
4、对比模式
相似性丨差异性
5、逻辑模式
归纳丨演绎
▶看地标
1、文字格式变化
作者会通过一些文字格式的变化来表示重点。
· 粗体字:常用来表示标题、原则、定义和关键字
· 斜体字:在英语中用来强调字词
· “●”间隔点:罗列内容清单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文字位置
· 下划线
2、标志词
有时你会发现分辨作者的写作结构有些困难甚至无法分辨。这时可以通过一些标志词来帮助你推断作者的整体安排。
【制卡心得】
49min,内容有些多。可以作为一章来讲了,所以就分为两个卡片。另一张卡片专门写写作结构。
层级关系较多,标题格式变化有些应付不过来。以后可以试一试这样,章标题、节标题等统一样式。重点突出这张卡片要解决的问题。
这样一来就把知识卡片变成问题解决卡片了。下一本书可以这样试一试。其实就和《番茄工作法图解》那本书的排版差不多。
【提炼写作结构】
用了很明显的总分模式。今天读到了写作结构,以后可以分析分析写作结构。提出问题(问题能专注但是不一定能跟紧思路)并说明影响(迷失),然后说明解决方案(看地图、看地标)
【场景应用】
文字格式变化,除了可以应用在找结构上。还可以在自己写作时通过文字格式变化搭建结构。
在做知识卡片时,通过文字格式变化体现重点和结构。
说话时使用写作结构。
【经历联想】
让我想起了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当时学习的时候没有系统性地梳理,大多都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做题来积累感觉。即使学了结构,也会以为没有主动去用而忘记。
现在在小作文时常用的是因果模式和流程模式。
【指导行动】
试一试其他模式,比如逻辑模式等。
#我们读书吧# @后浪写作教室
#爱上读来读往#,#小小sha导图+卡片# @画图的小小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