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人父母的道路上,我们常常怀揣着美好的期许,希望孩子听话懂事,健康成长。然而,现实却常常给我们沉重一击,“你说的话孩子不但不听,还和你对着干”,这一难题如同乌云,笼罩在无数家庭的上空,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而压抑。
我们总以为自己苦口婆心的劝说、语重心长的教导,孩子应该能够理解和接受,却忽略了沟通方式的重要性。就像老师说的,我们应当运用确认的方式,直接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强调不要做什么。当看到孩子玩手机时,我们可以说“孩子,去看会儿书吧”;孩子磨蹭时,我们可以说“孩子,加快速度,我们一起在10分钟内完成这件事”。这样的表达方式,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正面的行为上,更符合潜意识的运作规律,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老师的话也让我反思起自己以往的教育方式。我总是习惯于站在家长的权威角度,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和限制,一旦孩子不遵守,就会感到生气和失望。却从未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孩子逐渐长大,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渴望被尊重、被理解,希望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如果我们一味地打压和控制,只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让他们更加抗拒我们的话。
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当孩子和我意见不一致时,我不再急于否定和批评,而是耐心地倾听他们的理由,与他们平等地交流和探讨。我相信,只有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上的沟通,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让他们愿意听我们的话。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愿意学习、愿意改变,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就一定能够解开亲子沟通的困境,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感谢王金海老师的精彩分享,让我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也让我对未来的亲子关系充满了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