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或者生活中,当我对一件事没有思绪的时候,我会拿出一张纸,在纸上画思维导图,拓展思路;当我对一件事感到思绪万千,无从下手的时候,我也会拿出一张纸,把脑海里飘飞的思路都写下来,形成一张思维导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思维导图不仅是一项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已经融入到我的生活里。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创始人是东尼博赞。
为什么思维导图会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呢?
了解大脑的偏好
大脑偏好简洁,像图像,线条;每一张思维导图就像脑海中的神经元一样,有一个思考点,不断向外呈现放射性形状;
大脑偏好结构:有条理,有逻辑,由深到浅,层次分明;思维导图的中心向外的枝干随着想法的深入,由粗到细,每一个节点又可以成为另外一个主题,让想法源源不断,随时想到随时可以补充完善;
大脑的记忆力更偏向结构化的内容,这样便于梳理,提炼,分享。
思维导图还可以完整地反映思考过程,让你顺藤摸瓜进行回忆和记忆。
思维导图的基本元素
中心图像,主分支,次分支,关键词,以及视觉完善的小图标。
中心图像:选取能够符合主题,突出主题的图像。中心图像位于纸张中间,是开启大脑联想很重要的一步,也是把抽象思维具体化的开始。好看的思维导图更吸引大脑的注意。有的人可能会担心不是很擅长画画,怎么办?不要追求完美,能够表达主题内容就可以了。
方法①临摹相关图像②搜索关键词,找到相关简笔画,临摹③自由创作
主分支:主分支即第一分支,主要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就画几个分支。一般从纸张的右上角开始,顺时针展开。注意根据内容的多少调整比例,均匀分布。
主分支一般都会用禅绕画来表达。
次分支:在一级分之下,又可以分成不同的分支即二级分支。同个层级分支的内容表达的层次要一样哦!同样,二级分支可以不断延伸下去,线条也由粗到细。
提取关键词:把主要的内容提取关键词。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遵循一线一次的原则,写在分支的上面。
视觉完善:关键词图像化,用不同的颜色画分支的内容,一冷一暖,会让思维导图更有层次感。
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思考,解决问题,只要你能想得到的地方,你都可以用它。
工作方面:思维导图可以用来做笔记,比如,会议记录,年度计划;
生活方面:思维导图笔记可以用来写旅行攻略,购物清单,读书笔记。
经常用到的几个思维模型
模型一
5W1H分析法:who,what,when,where,why,how从这五个方面出发来活动记录,
或者写旅行攻略。
模型二
对比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做对比,比如你的年度计划,搬家计划。
模型三
提问法:在动笔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根据提的问题来找答案线索。比如读书笔记。
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不仅是画图,更是你的逻辑思维锻炼的过程:如何提取关键词,如何把相关信息分类,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看待问题。
不要纠结你画的好不好看,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开始了。
当你决定开始去做,你便解决了最难的一件事!
“学习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啦~
更多学习好文,请敬关注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