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归历史,真实逼真到窒息
回归历史的真实性,去掉虚构的故事美化。克里斯托弗·诺兰在拍摄前研究了大量历史资料,发现当时在敦刻尔克等待撤退的英国士兵非常年轻、且缺乏经验,为了真实还原历史,诺兰最终作出了让年轻演员来演士兵的决定。拍摄过程中采用最大限度实景拍摄,调动上千名群众演员同时演出是家常便饭,采用真实的喷火式战斗机、军舰、民船进行拍摄,甚至启用参加过敦刻尔克撤退的真实民船。
二、回归平民,找到平凡中的伟大
没有好莱坞式英雄主义,只有平民的视角。
影片有很大篇幅写了渔民,每个小民船,都特写了自己的名字。被炮火吓傻的士兵,包括后来牺牲了自己的儿子,也应对的战争的残酷性。
三、回归艺术,用镜头与音乐说话
三条线相互切换,在动态中显示镜头画面与音乐交响的魅力
故事围绕着“海”、“陆”、“空”三条线,像交响乐一样震撼内心。对白很少,却感受到每一个画面都在带领观众感受大历史之下小人物的仓皇与抗争,无处不在的紧张感弥漫在每一个镜头里。
一般战争片不来点血浆,不来点R级残暴画面,很难做到真实感。毕竟战争是残酷无情的。但诺兰很巧妙的利用音乐,音效,镜头语言,做到了没有看到一滴血的情况下,让你从看电影第一秒就进入战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