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四年春,监州防御使曾孝安有孙曰季衡,居使宅西偏院。室屋壮丽,而季衡独处之。有仆夫告曰:“昔王使君女暴终于此,乃国色也。昼日其魂或见于此,郎君慎之。”季衡少年好色,愿睹其灵异,终不以人鬼为间。频注名香,颇疏凡俗。步游闲处,恍然凝思。一日晡时,有双鬟前揖曰:“王家小娘子遣某传达厚意,欲而拜郎君。”言讫,瞥然而没。俄顷,有异香袭衣。季衡乃束带伺之。见向双鬟引一女而至,乃神仙中人也。季衡揖之,问其姓氏。曰:“某姓王氏,字丽真,父今为重镇。昔侍从大人牧此城,据此室,无何物故。感君思深杳冥,情激幽壤。所以不间存没,颇思神会。其来久矣,但非吉日良时。今方契愿,幸垂留意。”季衡留之款会,移时乃去,握季衡手曰:“翌日此时再会,慎勿泄于人。”遂与侍婢俱不见。
自此每及晡一至,近六十余日,季衡不疑。因与大父麾下将校说及艳丽,误言之。将校惊惧,欲实其事。曰:“郎君将及此时,愿一扣壁,某当与二三辈潜窥焉。”季衡亦终不能扣壁。是日,女郎一见季衡,容色惨怛,语声嘶咽,握季衡手曰:“何为负约而泄于人?自此不可更接欢笑矣。”季衡惭悔,无词以应。女曰:“殆非君之过,亦冥数尽耳。”乃留诗曰:“五原分袂真吴越,燕拆莺离芳草竭。年少烟花处处春,北邙空恨清秋月。”季衡不能诗,耻无以酬,乃强为一篇曰:“莎草青青雁欲归,玉腮珠泪洒临歧。云鬟飘去香风尽,愁见莺啼红树枝。”女遂于襦带解蹙金结花合子,又抽翠玉双凤翅一只,赠季衡曰:“望异日睹物思人,无以幽冥为隔。”季衡搜书箧中,得小金缕花如意酬之。季衡曰:“此物虽非珍异,但贵其名如意,愿长在玉手操持耳。”又曰:“此别何时更会?”女曰:“非一甲子,无相见期。”言讫,呜咽而没。季衡自此寝寐求思,形体羸瘵。故旧丈人王回,推其方术,疗以药石,数月方愈。乃询五原纫针妇人,曰:“王使君之爱女,不疾而终于此院,今已归葬北邙山,或阴晦而魂游于此,人多见之。”则女诗云北邙空恨清秋月也。
太和四年(唐文宗李昂年号,827-835,太和四年即830年),监州防御使(唐代在大郡要害之地设防御使以治军事,多以刺史兼任,监指监军)曾孝安的孙子曾季衡,住在防御使府院的跨院里。这个跨院建筑十分壮丽,却只有季衡一个人独住。有个仆人告诉他说:“当年王使君的女儿在此院突然去世,她堪称国色。哪怕白天有时也会看见她的魂魄出现在这里,郎君要小心啊。”
季衡正是少年好色的时候,想看看鬼魂显灵的事,也不以人鬼殊途为意。他经常烧起名贵的香料,远离世俗人情,在荒凉少人之处散步,凝神暇思,神态恍然。一天近黄昏时分(晡时即申时,下午3至5点),有个小丫头前来向他行礼后说:“王家小娘子派我来传达她的厚意,想当面拜见郎君。”说完就突然消失了。不久,闻见有异香渐渐靠近。季衡就整理衣冠,静静等待。
很快就见刚才的丫鬟带着一个女子前来,果然是神仙中人。季衡向她作揖行礼,问她姓名。女子说:“我姓王,名丽真,父亲现掌重镇。我当年跟着父亲镇守此城,住在这院里,没多久就去世了。感念你的思念深达冥府,深情激于幽泉,所以也不顾人鬼殊途,非常想与你见面。我来这很久了,但因没遇到吉日良时,直到今天才得以达成心愿,也希望你能似我心。”季衡就留下她幽会。女子过了好一会儿才离去,临别时握着季衡的手说:“明天这个时候再见,请不要泄露给其他人。”就和侍女都消失不见了。
从此以后每天申时女子就会来,一直持续了六十余日,季衡也没有疑惑。有次他与祖父手下的将校们聊到美女,一时口误就将此事说了出来。将校们十分吃惊害怕,想要证实这件事,说:“郎君等到要会面时,可以先敲敲墙壁,我会和两三个同伴偷偷窥视。”季衡最终也没有敲墙壁。
当天,女郎一见到季衡,脸色就十分悲伤,说话时也抽泣哽咽,握着季衡的手说:“你为什么负约,将此事泄露给其他人?从此后我们不能再见面欢会了。”季衡十分惭愧后悔,却无话可说。女郎说:“这大概也不是你的过错,也是我们冥数已尽。”于是留下一首诗说:“五原分别以后,我们就再难见面了,就象一对莺燕被拆散,芳草也枯萎了。你青春年少,还能看到烟花三月处处美景,我去只能在北邙对着清秋的明月空留遗恨。”(五原在长安附近,但北邙山在洛阳,故此处不必是真实地方)
季衡不擅于写诗,耻与无以酬和,就勉强写了一首说:“莎草正青时,大雁也回到南方,分别之时,你的脸上挂满珠泪。你如云的乌发飘飘,香气也随风而尽,只剩我愁怅地看着莺在树枝上啼叫。”
女郎就从衣带上解下一个用金线绣制的花纹绉缩的香囊,又从头上抽下一只翠玉制作有双凤的头饰送给季衡,说:“希望你以后能睹物思人,不要因人鬼殊途而隔离我们。”季衡翻找书箱,找到一只金质缕花的小如意回赠给女郎。季衡说:“这虽然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但贵在它名叫如意,希望你能长久保有它。”然后又问:“此次一别,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女郎说:“少了六十年,都不可能相见。”说完,女郎哭泣着消失了。
季衡从此昼夜思念王丽真,以致形销骨立,病体羸弱。有个叫王回的老者,根据季衡的经历推测其得病的缘由,用针药治疗,花了几个月时间才治好他。后来寻访五原地区以作针线手工为生的妇人,妇人说:“王使君的爱女,在这院子里无疾而终,现在已经归葬于北邙山了。有时遇到阴暗无月的天气,魂魄就会在这院里游荡,很多人都见过。”所以女郎诗中才会说“北邙空恨清秋月”。
《曾季衡》也出自《传奇》,载于《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七,“鬼”类。本文也是唐人小说中常见的人鬼恋,无甚新意,只是写得较为生动,诗也清丽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