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多数学生都讨厌学习,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得不努力用功呢? 我发现了两种学习动机模式——“溺水模式”与“性爱模式”。
“溺水模式”有两个特点: (1) 有从痛苦中解脱的强烈愿望; (2) 一旦解脱, 我们常会把那种舒适误认为是幸福。但“性爱模式”却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一种可以同时得到当下与未来幸福的模式。
幸福才是至高的、 最重要的财富。在学校里,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去追求快乐并且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当强调成果(实在的目标) 多于养成对学习的兴趣(无法衡量) 时, 学校其实已经是在鼓励忙碌奔波的信念并且抑制孩子的情感成长了。“忙碌奔波型”所相信的就是成果比情感上的快乐更重要, 因为他人只会对成果表示赞赏, 而情感却会影响成果的获取, 所以最好压制它或是根本不要理会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事实上情感不仅是追求终极财富(幸福) 的必需品, 而且也是追求物质的必需品。“忙碌奔波型”的想法本身就和情商相冲突, 更不要说既快乐又成功地生活了。
尤其是家长, 往往将奋斗和痛苦错误地同化(为了保护孩子) , 他们所犯的通病有两种: 一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二是把他们和所有的挑战隔离。 在给孩子创造舒适生活的过程中, 如果剥夺了孩子奋斗的机会, 就是剥夺了他们体验心流以及克服困难的经验。
生命中真正的幸福和成就感必须依靠自己的付出与努力, 而不是借助旁人帮助。
人类最大的贫乏, 就是事事顺心如意, 无须努力, 最终导致希望破灭, 再无奋斗之心。
挣扎、 困难和挑战都是丰富的生活不可或缺的, 幸福之路并无捷径。 但我们对于他人的困难(尤其是对孩子) 通常的反应就是去帮助他们。事实上, 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迎接挑战。
幸福面前人人平等。
工作让你更幸福:但我们一直把工作、努力和痛苦绑在一起,二把快乐和休闲捆在一起。
最佳的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同时成长。
每个人天生都具备对学习的热情, 孩子们会不停地发问, 不断地去发现周遭的世界。 教育者作为帮助孩子追寻自身价值和获得心流体验的人, 应该培养孩子求知的热情。 他们可以把学习转变成一种迷人而美好的旅程, 贯穿于整个生命对幸福的追求之中。
制定学习计划:可以包括以下这两个方面: 个人成长和专业成长。 在每类学习中, 用心地去找寻快乐(比如阅读及思考) 和意义(书中的知识会促进你全面成长) , 要把你的计划规律化、 习惯化。
困境中我们可能会学到重要的东西,变得有韧性,更加心怀感恩之心或其他经验。
“永远不要浪费从困境中学习的机会”。
听书《正念的奇迹》体会
正念,从洗碗开始:所谓保持正念,就是要求我们洗碗时人们就应该洗碗,也就是说,在洗碗时,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在洗碗的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存在,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这就是正念。
理解为:无论你在吃饭,睡觉,洗碗等的时候要专注在做这件事情上,别想别的。
我们如何修习正念: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这就是正念。修行最难的地方是家里,其次是工作,再其次是寺庙。
修习正念的具体方法:有觉知的呼吸(数息法);行住坐卧都是禅(饥来吃饭困来眠,不该千般挑剔,万般拣择);给自己安排一个正念日(一周安排一天,时刻提醒自己要处在正念中做任何事情)
你为什么要修禅:如果不修禅,主宰你的将永远是你的情绪,而不是你自己。
24个联系正念的方法:1-4早晨起来时;闲暇时;听音乐时;发怒时;轻轻地微笑.5平躺,全身放松;6坐姿放松;7深呼吸;8用脚步测量呼吸;9数呼吸;10-12听音乐时,谈话时,静坐时,随顺你的呼吸。13运用呼吸,静定身心已知喜悦,14对身体的姿势保持正念,15泡茶时,保持正念。16-17在正念中洗碗,洗衣服;18全神贯注地打扫房子。19慢动作洗个澡;20想象自己是一颗鹅卵石;21正念日,做自己的主人;22观照组成自己的五蕴(色受想行识)23-24观照自己与宇宙和自己的骸骨。
听书2---《深度工作》
心智残疾----一直想着看手机微博等
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此类工作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且难以复制。
新经济中取得成功的3类人:高级技术工人,明星,资本家。
深度工作的重要性:具备以下两种能力: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工作质量和效率都达到精英水平的能力。
不要用忙碌度量你的工作。
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就可以提高专注力。
践行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
1.工作要深入:6个策略(A选定适合你的深度哲学【禁欲主义哲学,双峰哲学(工作和生活分开)、节奏哲学(常规习惯)、新闻记者哲学(随时可插入)】;B习惯化【养成严格内化的习惯】;C要有大手笔【】D不要独自工作;E像经商一样执行【确定最高目标,抓住引领性指标,准备醒目计分板,定期问责】F图安逸【定期放松】)
2.拥抱无聊,克服分心:4个策略(A.忌不断分心,要不断专注;B.像罗斯福一样工作;C有成果的冥想;D记住一副牌)
3.远离社交媒体,慎选网络工具:3个策略(A采用关键少数法则【只有你认为一种工具会来带积极影响,并且这些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时,才继续使用这种工具。】B戒掉社交媒体,C你要用网络来消遣)。关注工作之外的16个小时,把这16个小时当做一天中的一天。
4砍掉肤浅工作:5个策略(A做好一天的计划,B定量分析每项活动的深度,C向老板申请肤浅工作预算,D5点半之前结束工作;E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深度的生活并非你必须要这么做,而是如果你想拥有更富效率和更有意义的人生,你就得跨过舒适区和恐惧,将自己的头脑发挥到极致。
听书3-《心流》
幸福是源自于我们内心的秩序,引用了熵这个概念。
精神熵是常态
心流,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会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心流体验多发生在工作时。是让自己专注搞笑幸福感翻倍的状态
构成心流的因素:1.有一定的挑战性,2.全身心的投入且全神贯注。3.明确目标与即时反馈,4.掌控自如,5.浑然忘我,6.时间感异常。
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心流。心流的关键是成长。你可以在走路、吃饭、运动、舞蹈、游戏、思维、阅读和做题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获得心流。
除非一个人能自行控制工作与闲暇,否则注定会感到失望。大多数的工作与休闲活动一一尤其是消极接受大众传媒的方式,都不是为使人变得更快乐、更强有力而设计的,它们只是某些人赚钱的工具。如果我们听任它们得逞,它们就会吸干我们的生命精髓,只剩下一副空壳。另一方面,工作与闲暇正如同人生,可以应我们的需求发挥作用。学会从工作中发掘乐趣,不浪费闲暇的人,会觉得人生越发有价值。布莱特比尔写道:“未来不仅属于受过教育的人,更属于那些懂得善用闲暇的人。
要在挫折中成长,体验心流的感觉。
心流的核心就是追寻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