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1、人这一生,总有不愿意做的事,不想接触的人,这没什么,但是努力客观看待任何人事,不纠结。
2、前辈聊了他的人生目标,我觉得不出三年,他就会实现,我认真想了想,前辈的目标,也是我想实现的目标。
3、我想我可能没自己想得那么封闭,算是对自己的认知又多了一分。
4、前辈叮嘱我不要再订新的内容了,与其练一万套拳法,不如把一套拳法练习一万遍,把一个内容吃透,多看多听几遍,把相关的知识点找出来,品透、吃透,这样更好。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况且都还是当今顶尖的各领域专家,能把一个人吃透已经不易,再多就真成一锅粥。
5、两年前遇到一个理发师,感觉是多么有活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可是短短的两年时间,经历了父亲生病、买房,工作换了一份又一份,如今在他身上看到的只是暮霭沉沉的沉默。我多害怕失去那种生命力向上的感觉。
6、最近这几年,一直没有参加过任何的葬礼,这在长辈眼里视为无礼。可是我害怕那种哭天抢地的告别方式,生命的诞生是欣喜的,生命的离去应该是肃穆的。我喜欢西方那样回顾一生式的告别方式,至少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生命的来源和将来的去处,还有我们对于后辈的影响和贡献。正确的看待生死,这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功课。
工作:
1、很多时候,遇到事情,不是先观察、分析、思考,而是一拿到手就开始进入疯狂做的状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给我一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解答这个问题。
2、由于认知的问题,刚开始接手工作,还是有些郁闷。一位同事也很坦诚的指出我有些浮躁,给我提了很多建议。虽然情感上面还是觉得有些难堪,但是真的很感谢。真诚真实的语言是最珍贵的礼物,尤其在职场,谢谢你!工作也是一种修行,在这座道场中努力修炼自己。
3、干了件坏事,在我弱弱的承认是我不了解具体原因的情况下,为图省事干的,同事也无奈的不好意思说我了。我是好奇宝宝,在不了解做一件事会产生什么影响的时候,我总想去试试,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哪怕别人说了这样不行,我还是想看看产生的结果究竟是个什么样,没救了,尽量克制。
4、前辈的一段话指出了我看问题的狭隘:做一份工作,主线是上一任交给你的或者是上级指派的内容、流程以及要求,除了要做好这些,还要把与周围合作的节点都弄清楚,甚至是参与进去,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待这个岗位,站在上级甚至是站在全局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结果,把自己拔高。谢谢前辈。
5、一位老同志指出,你们每天都处理这些数据,只是你们基本不会在乎数据内容,其实这些内容对于行业而言相当珍贵的。了解系统,了解流程,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系统性的东西跟程序一样的。简单也需要细致。老同志的觉悟就是不一样,你被我盯上了,哼哼!
6、找到了一个模糊查询的东西,我觉得很牛,也许以后可以应用;根据大脑的运行机制,也许可以尝试一下新的文件管理方式;了解运行原理很重要,建立树状结构化的东西,可以考虑Q&A,另外,宁简不繁。
7、又差点想发火,公司有系统,系统有编码有名称,可是上来的申请名称依然是五花八门甚至不知所云,系统查半天找不到,然后再去各种沟通询问,如果再加上点不方便不配合的,很多的时间精力都浪费在这上面。如果信息清晰,也许十分钟就能搞定,而信息模糊,可能半天就过去了。如果这一点无所谓,那一点也无所谓,很多的无所谓加起来积累到后端就变成了有所谓。前端的信息规范真的很重要。
8、由于有两张收集表每月都要下发,并且战线从月初拉到了月末,我就好奇的问同事这收集来是做什么用的。得到的答复是:领导让收集的,至于做什么用,不知道。我一口老血憋在嗓子眼儿,虽然不用事事都明白,但是已经是常规性工作的内容,总得知道做这件事导向的结果是什么,才会有提升工作效率的可能吧,要不然大家只会觉得做这件事没什么用。好吧,我是问题宝宝,无知者无畏,抽空我问问吧!
思考:
1、可以对工作要求苛刻,但不要去侮辱别人的审美或工作能力,更不要嘲讽别人的容貌。
2、一件事当你不理解为什么要做的时候,一定要坚信做这件事是有意义的。
3、要想获得超常的回报,一定要有超常的付出。
4、坚持分享,坚持成长,坚持做人做事。
5、从其他领域获得的灵感具有创新的自然属性,从本行业学来的东西只能是模仿,颠覆都是来自跨界。
6、不要封闭自己,不要刻意设定对方一定好或一定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先观察了解发现。我们经常犯一个错误,就是总觉得对方有问题,总觉得不应该是这样。那些其实都是用你的历史经验在推测对方应该有的样子而不是真实的他自己,这都是错误的。——前辈
7、谨记:接触不久以为全面,掌握不多急于推翻,领悟不够夸夸其谈。
8、不求于外,反求诸己,人本身是不可管的,只能通过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