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导向大致有两种:资源导向和目标导向
'资源导向式'思维模式从手头现有的资源出发,思考自己到底能做什么。这种思维强调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强调自己的自我积累和滚动发展。
'目标导向式'思维不问自己现在有什么,只问自己要实现什么目标,想做什么。
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从目标出发,根据目标的要求,规划实现目标的路径,明了实现目标的条件,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去发现、借助和创造实现目标的条件,按照路径一步步推进,最终实现目标。
这是一种反向思维方式,是一种倒推法:倒推资源配置,倒推时间分配,链接战略战术,链接方法手段。
从一支铅笔,到一个工厂
1924年1月16日列宁逝世,这对哈默继续在苏联的活动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就在他考虑是否有必要继续留在那里的时候,他随便走进一家商店,想买一枝铅笔。
售货员给他拿了一枝德国造铅笔。在美国这种铅笔只值两三美分,在苏联却值26美分。
哈默大度地花了一美元买下了这枝铅笔。在他的头脑中,已把这枝铅笔同百万美元的生意联系起来了。
他跑去问当时的苏联教育人民委员克拉辛:“您的政府是不是已经制订了要求每个苏联公民都得学会读书和写字的政策?”
“当然,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基本任务之一。”
“假如是这样的话,我想要获得一张生产铅笔的执照。”
事情就这样办成了,而此时的哈默还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制造铅笔。他跑到德国和英国,花高薪聘请制造铅笔的行家里手,随后哈默回到莫斯科选址建厂。
虽然他深切地感到,他在列宁保护下的黄金时代已发生巨大变化,但他历经艰苦,工厂终于办起来了,而且提前几个月开工,以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工厂。
一次蹭课,闯进培训领域
1998年的一天,脱不花路过一个酒店的会议室,发现里面正在搞培训,会场管理不严格,她就溜进去坐在最后面听了起来。这个老师讲的内容让脱不花深受震撼,什么战略管理啊, 4P均衡发展啊...
讲完,她就冲上去找老师交流,想问老师下次在哪讲,她再来听。结果这个老师说他一般只给自己公司讲,这次是因为给朋友帮忙,所以是第一次讲公开课。
一般人问到这只能作罢了,但脱不花竟然问:那么如果我们也举办公开课,可不可以请您来讲课?
老师说: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试试。
脱不花很激动,但她其实不知道怎么做公开课,连场地都没有。结果她一扭头,发现一个酒店的工作人员在一旁,她直接跑过去打听,那个工作人员就是负责出租场地的,脱不花就问人家租这么一个场地要多少钱,对方一报价,下了她一跟头「这老师确实高端,但我也租不起这个高的啊!」
那个工作人员又问脱不花:你能接受多少钱?
脱不花没概念,愣愣的报了一个五分之一的价格。结果谈到最后,对方同意了,只是说:「但是你要送给我5个免费听课的名额!」
就这样脱不花竟然搞定了场地,然后又转头去找老师问讲课费要多少。老师也愣了,因为从来没有讲过收费公开课。结果俩人合计半天,按脱不花的话说是:最终商定了一个今天看来低得令人发指的讲课费!
一会儿功夫愣是搞定了场地和老师。
听这种课的都得是企业家啊:去哪招这样一群学员啊?
脱不花在跑广告业务时,跑腿儿去过央视广告部送材料,「对,我见过企业家最密集的地方,就是央视广告部」。
于是她立刻抬腿跑去了央视西门,找到了替老板跑腿儿时接触国的广告部行政秘书,叽叽咕咕半天,那个秘书给他广告部主任的名片夹,让她去复印一份,于是脱不花就有了一本企业名人通讯录。真实奇葩。
脱不花一个一个打电话,到实在不能不开班时,卖出去了十几个座位,然后加上送给酒店工作人员的5个名额,开班那天坐了二十多个人。
脱不花说:学员少,服务凑!于是她又是做主持活跃气氛,又是做抽奖增加体验,还评优秀学员让大家开心,所以最后大家都很满意。
当时有位学员被脱不花评为优秀,获得第二次免费听课的奖励,结果第二次那个学员又带来十几个高管来听课,后面那个学员又请她带着老师回企业做内训,那家公司成了脱不花的大客户。
你回过头来看,因为一次偷溜听课,脱不花竟这样莽撞的冲进了企业家培训领域:
那个讲课的老师是高建华,后来先后担任惠普中国的助理总裁、战略总监,首席知识官,也是中国第一个CKO(首席知识官)。
那个被评为优秀学员的高管是牛根生,他当时在伊利做副总裁,听课后的第二年从伊利离职,然后创立蒙牛。创立蒙牛后的成功后,他专门找到脱不花表示感谢,并成为脱不花的重要客户,合作了10年。
为什么采取目标倒推法的人更容易成功?
首先,因为目标是标竿,给了追求的人一个方向;
其次,目标也是一个压力,在追求的人身上会转化为动力,促使他 不断的努力;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那种采取目标倒推法的人,将天下的资源都视为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他的能力、资源比'资源导向式'的人要大千百万倍不止,自然更容易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