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信念都是最闪耀的勋章
01
高中,彻夜苦读,只为老师们一句:考个好大学,再去好好耍。
历经奋斗十余载,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考上了心心念念的大学。才发现,老师的话都停留在高中阶段,并不能算作大学浪荡消遣的定数。
大一,懵懵懂懂,像个单纯的小白兔,任他人随手拈来,全盘吸收。觉得前辈们说什么都是对的,当然,“玩”还真是大学探求自由的一个主要话题。
大二,经历过了大一的消遣时光,玩也变得枯燥乏味,便有意无意关心起情境阶段。空闲去学学车,带着侥幸的心理去参加一项比赛,抱着交友的态度去加入一个社团……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小成就,才发现,在大学原来更有意思的不是每天消遣与浪荡,而是提升自己。
大三,追忆逝去的两年时光,浑浑噩噩,好像没有什么成就和提升。当辅导员提到即将毕业的学分达标要求时,暗暗算了算:妈呀!怎么差这么多!
学分不达标则拿不到毕业证,成了大学生毕业的难题之一。
02
忽略大学的学分制度,是给自己灌毒药的开始。
同学小宇,长得乖巧可爱,善于交友,大一就进学生会当干事,目前已经是一名受学弟学妹尊敬的老学姐了。
辅导员开班会时再次集体提到学分的考核制度后,小宇算了算,创新学分差了一大截。
对于这件事情,我也十分纳闷,平常积极参加活动的她,都挺好的啊,说她目前不合格,我还真是不信。
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得出结论:她参加活动太单一,内容相同,形式相仿。在其他领域,例如社会活动,团干评优,其它考证技能等方面荣誉几乎为零。
这种结果就导致了一项加满累计加,一项撑死,其他专项连口水都喝不到的惨状。
大学的相关学分考核制度,一开始都应该自己注意,并找到加分项,不要盲目参加,盲目填充空白栏,找到目标再出手,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03
朋友阿欣家庭比较贫困,但是个很有主见,有想法的女生。
她深知自己体育方面不行,就在写作方面去积极投稿。最开始投稿都深沉大海,但是她一直坚持,后来慢慢见成效。
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的她,为了能够稳稳地拿到奖学金,她参加了献血,大学生手册学分制度考核书上明确提到:献血者一次两分。
多亏有这次献血的两分,她拿到了一等奖学金。
学院的考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看学科理论成绩的绩点,二是参加各项活动或者取得各种技能证书的量化分。
献血属于志愿者活动,并且一次两分。
很多同学知道这个模式后,走路都在大喊:学分不够,献血来凑。虽然民众呼声热烈,但是行动的还是少数,毕竟献血这件事情不是简单的说献就献,还要看你身体素质合格与否。
04
目前,根据国家的相关教育方针规定:对考进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要严格要求,要有“进校容易,毕业难”的标准。
今日头条上面看到一则消息:22名大学生一夜之间被开除。
也有少部分同学议论纷纷,在献血还不被大家所欣然接受的时候,常常以“不就是献个血嘛,有什么大不了的”来讽刺那些默默努力的人或者为了安慰自己随意找了个借口的人。
后来,献血慢慢被大家接受,也没有太多的杂言碎语。
但是,面临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最后关头,或许就是差那么一两分达标。当然,他们的第一反应大多是:我去献个血吧,我当初怎么没想到献血啊?
在我看来,献血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它代表着一个决定,一种责任,一份爱心。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而言,在大学要学会对号入座,发扬优点,弥补不足。
不要被学分绑架,更不要把加分看成是你大学生活中的全部。
改变观念,在你心有余力也足的时候,多看点书,多学几项技能,多考几个证。
不因学分不够,就盲目将目标建立在自己的身体健康上面。
书中自有黄金屋,看你在乎与否还得取决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