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经过一个史上最长假期,你还好吗?
不知道,我们假期后,自己的生活是否依然自律如故呢?
此刻的我们,正在经历着史上最长的假期,可以想象到的是,我们有些人的自律性在降低。比如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我,春节的假期在初七就结束了,但由于疫情的影响,我的假期被动延长,随着假期延长的是,我的低自律性生活也在延长,很难回到假期前的高自律状态。
导致的一个后果是,我的学习与工作状态变成了应付性,总是想着能拖就拖一下。拖那么一下,我在干什么呢?长时间窝在沙发上或是赖在床上,手里拿着手机刷着一些视频或是文章。更可怕的是,散漫慵懒的低自律性状态并没比高自律的时候开心,由此让我更难以回到之前高自律的状态。
这是在假期后,依然恢复不了高自律性的的我,也让我对那些无论是在假期还是非假期状态,都能计划好自己生活的大神们产生了羡慕。
一、自律者恒自律
比如我们六帽村的村长---春哥,不但是位10年烟瘾戒断者,还是六帽思考写作社群的创始者,更是每天三件事修行1000+的极致践行者。在抗疫期间,每天执勤依然雷打不动地学习输出,带动大家一起践行。甚至在春节,他也带领六分之一的两个社群持续运行。他的每天三件事,已经践行了1061天了。从下面的图里,可以看到,他的践行从每天三件事,小确幸,昨日收获里,井井有条地记录着。这些持续复盘的记录,给他带来了眼光望得更远,头脑更清晰,步伐更加坚定。就像“自律给我自由“的这句广告语一样,而这也是”自律者恒自律“。
或许,我们做不到像村长那样的自律,因为假期本来就是让自己享受的,也是自律性的必需品。
二、假期是自律性生活的必需品。
得到的吴军老师是一位投资界、写作界与擅长做计划的计算机大神,令我惊奇的是他享受工作更享受假期的观念。
每年他会提前排好假期计划,用假期做他喜欢的事。如果遇到假期和一些重要的工作冲突,会放下工作享受假期。在别人看来,他损失了很多机会,但对他而言这非常重要。
因为做很多事情是为了生活,而不是剥夺掉生活本身。
生活有多种状态,自律是其中一种,它帮我们提升了生命质量,所以我们倡导自律,时间久了,也习惯性的适应自律。但这时就该问问自己,自律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如果是,那就沉浸其中。如果不是,自律仅仅是为了达到生活目标的一种方式,不是生活本身。也就不必纠结假期状态,想明白要什么就去做。
平时的日子过惯了996或者007,被绩效追着跑,看上去表面的物质充裕度前所未有,但无形的说不出的压力也随年龄变的越来越大。
这时有个假期缓冲一下紧绷的神经,把KPI扔到一边,就像是炎炎夏天喝杯冰可乐,舒爽!
一辈子的时光里,冬天不会永久长存,春天总会如期而至,在过一个少一个的假期中放下点自律,生活会变得更甜一点。
三、如何恢复自己的自律性?
我们做不到像那些大神级的人物一样,可随心自如地在假期与非假期状态切换或是一如既往的自律。但,我们可以假期后尽快恢复自己的自律性。
1、从熟悉的事物入手
当得知第二天要上班或是上课时,我们可以先放一首自己平常听的音乐,慢慢地开始整理自己的工作或学习用品,从中找到一丝熟悉的感觉,大脑随着音乐慢慢地回想着,自己平时办公或学习时的神态。在心里和自己说,我要回到自己平时的状态了,自律而又自由的我。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放好,鞋子清理好。而这些熟悉的事物与动作都在告诉自己,明天将要回到自己的工作状态了。
2、熊猴大作战
另一个方法是,利用”熊猴大作战“的这个游戏来让自己恢复自律性。小熊,它会着眼未来,制定理想的计划,让自己走出舒适区,它是在我们的第二大脑,属于理性的,我们称它为”理性小熊“;小猴,它是顽皮的,我们称它为”顽皮小猴“,它代表着本能、感官与情绪的第一大脑,只活在当下,想要立刻满足,追随自己的感官与娱乐需求。
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比如,从今天开始,我要早睡,让自己第二天精神焕发地上班,这个计划的天数是30天。假如今天完成了目标,理性小熊加1分;如果没完成目标,则顽皮小猴加1分。若是我们达成了目标,我们可以奖励自己一个心仪已久的东西,若是没完成,那么就没有奖品。
在这个”熊猴大作战“的游戏中,我们的自律性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恢复过来了。
附上一张我们六帽村村民金鑫老师的“熊猴大作战”图片。
所以,自律者出众,不自律出局。
愿我们能成为自律的人,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加油努力吧!
鸣谢
本文由六分之一社群联合创作,由案主周晓辉主创,以下各帽人员协助。
白帽:杨青
红帽:王金
黄帽:范香军
黑帽:曹志斌
绿帽:何征、翟宏英、王贵、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