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的名字虽为《陋室铭》,但其作者的来头却一点都不陋,反而是非常辉煌。
“吾乃中山靖王之后” ,说这句话的,不是只有三国的蜀主刘备,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大唐诗豪,也是这篇《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他不光有着“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头,而且还有着一个和刘备死对头曹操音同字不同的字——梦得。也就是这个刘梦得,创造了大唐有史以来的两个记录。有人会问是啥记录?
第一个便是是被贬的记录。他先后有将近30年的时间都在被贬谪;能和他这个记录相比的,只有宋朝的苏东坡。永贞革新失败之后,从805年一直到公元827年整整23年的时间,刘禹锡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所以公元827年他在遇到白居易时情不自禁的写下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而且贬到这时,还不算完。他的好友裴度下台之后,他又踏上了被贬的道路,直到836年才重新回到东都洛阳。这个美好的青春都留在了被贬的时光里。去时青春年少,回时已是白发苍苍。
有人问他老是被贬的原因是啥?原因就是他的另一项记录——嘴欠。
永贞革新失败10年后,也就是公元815年,他被征召入京。这家伙还没坐稳当,便控制不住自己欠得不能再欠的嘴,写了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个人认为应该读作huai,二声)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大意是京城的花真是美啊,迎面遇到的都去乐呵呵的赏花光景返程回来的。我刘汉三回来一看,京城里这么多的桃树啊,都是我老刘走后才栽的啊!这一首诗立即引爆京城。京城里面的新贵们马上对号入座,群情激奋上奏皇帝。就连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被逼宫上位的唐肃宗李纯都被深深地刺痛了——他也是永贞革新失败后才当上皇帝的!“好你个老刘,我好心好意把你召回来,你屁股还没坐热就埋汰我。你不是埋汰我吗?我就贬你的官。道路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老刘花没看完,就连同与他被同时召回的柳宗元一起打包,一起送走了。刘禹锡这一下子就被贬到那时连鸟都不拉屎的播州(现在的遵义)。然后柳宗元极力求情,求了好长时间才又改贬到了和州(现代安徽和州县)。这时,我们的老刘已经在巴山蜀水又转了一大圈,老刘都皮包着骨头了。和州知县见老刘被贬,便故意刁难(估计这家伙也是老刘“去后栽”的)。和州知县把他大大地降格安排在城南面江而居三间小房子里住下。现代江景房很值钱,而那时的江景房又潮又湿,蚊子老鼠到处都是。就是这样的环境,老刘嘴欠的毛病又犯了,他当即写了两句诗贴在门上: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你还有大江看,还有白帆观,还想争辩?我让你争辩个够。来,给他搬家!”和州知县知道后,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吩咐衙里差役把老刘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河边上去,不用说帆,河面连块布都见不到;面积也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老刘嘴欠的毛病还是没改,他看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立即在门上又写了两句话:
“垂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状顿时怒不可遏,马上又给老刘来了个乔迁之喜。这次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除了老刘,连人坐的地方都没有了。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老刘这次不光嘴欠,手也欠了。他提笔写下上面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还立在门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上面这样一篇光照千古的名文就这样诞生在这样的一个小屋里了。讲的是: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青翠。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毫无装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是对《世说新语·排调》“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的彻底的回应,随后并顺势写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从《尚书·周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联想得来。以陋室之陋衬托出室中主人贤德,也正是室中主人的贤德,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整篇文章就像一首朗朗上口的诗词,表现了老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更从中体现了老刘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老刘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室内外之景,精准的写出了陋室环境自然之美,以诗的语言表现诗的意境。就像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一样,这里是“心幽景自美”。其中的“苔痕”、“草色”二字,写出了可感、可视的具体形象;“上阶”、“入帘”,化静为动,感觉就像跟随人游览这陋室一样,写出其静中如动的神态,又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这两句写出了陋室的自然、清幽与别致。这两句通过环境描写衬托出陋室中的人和事的不俗雨高尚。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作者笔锋一转,写自己交往的朋友们都是饱学高尚之士,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象知县之流的浅薄人事也不用来,来了也拒不接待。这是我说的。估计知县也不会去,去了连坐的地儿都没有。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写室中之人心闲体静,衬托他的勤于修德;而写他的勤于修德,则揭示陋室不陋、令名远播的原委。
最后引证古人、古迹、古语作结。把陋室比作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扬雄的成都宅第。诸葛和扬雄都是经天纬地之才和品德高尚之士。诸葛亮匡扶汉室,帮刘备建立蜀国。扬雄在王莽篡位之后,他不愿趋炎附势,同流合污,埋头著书写下了《太玄经》和《法言》等著作。这段作者意在自励和自勉。下面援引孔子“何陋之有”,而省略上句“君子居之”只引下句,既呼应上文“惟吾德馨”,又隐含君子居住其内之意,妙在机趣横生,不露自炫之迹。上下古今,浑然一体,包含着无限的情兴和深长的韵味。
这篇铭文表面上写的是老刘“用陋室以彰德馨”,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描展现了自己德行高洁,超然物外的高尚品德;同时但这篇铭文在更深层次展现了作者对不愿意趋炎附势,不愿意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最后他用一句用孔子“何陋之有”的反问,更展现了他不畏强权,奋力抗争的坚定决心。这篇铭文和后来的《再游玄都观绝句》都在展示着老刘坚守永贞革新的坚定信念——无论风吹雨打,我的信念却不动如山。
看到这篇铭文,这个知县估计无奈得都快哭了,房子没法再小了;再小就得让老刘住到大街上了,到时还不知道嘴欠的老刘写出啥“千古名文”呢。想了半天,知县最后摇摇快要爆裂的脑袋——还是算了。
公元828年老刘再次回京之后,忍不住嘴欠又写下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绝句》:而且还把之前的那首诗给引了出来。老刘是这样写的: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奸臣们就如同这套花和菜花一样换了一批又一批,连种桃的人都不见了踪影。而我打不死的小强——刘汉三今天又、又杀回来了。一时间,京都对号入座的比比皆是,恶评如潮。幸亏好友裴度给压下来了。这这事儿并没有完,裴度下台的那一刻,老刘再次被朝中大臣们唱着《千里之外》,毫不犹豫地贬到了千里之外。
就在老刘自知大限将至之时,他还是没人住嘴欠的毛病,写下了《子刘子自传》。这边文章他没有对自己的成就进行夸耀,也没有感慨自己波折被贬的一生,而是花了一半的篇幅为永贞革新的领导人物全力辩护,最后一次为永贞革新振臂高呼。
这篇《陋室铭》只是他所有精彩文章中的一篇,也是其坚守永贞革新信念的人格体现。他一生的被贬,一生的嘴欠,都是为了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了自己的信念,老刘虽一生波折,但他却毫不动摇地坚守了一生。而我们每个人坚守的信念又是什么呢?
最后让我们以老刘的一首《浪淘沙》来结束今天《陋室铭》的分享,也借此评述老刘(大唐诗豪)的一生: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