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之前亚马逊活动时买的一本书,选择它因为书名和封面,以及豆瓣的评分。
然后就一直放着,连塑封都没拆(┬_┬)
我习惯去追求一些看起来很抽象的东西,比如幸福、快乐、美好,每次看到传授如何得到它们的方式方法,就觉得自己一定得知道。但买买买之后,却很少认真去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觉得或许是因为以下两个因素:
1、幸福、快乐看起来像是一种情感体验,很难具象化,因此虽然我认为它们重要,但眼前总有更多需要处理的事,它们就被搁置了;
2、我对于通过学习变成一个幸福快乐的人这件事,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信心,而且觉得如果学了这么多东西,还是不幸福,会非常失望。
在这里要感谢@爱读书的高博士和@升腾的信徒 组建的读书自律团,如果不是博士和团长提醒要交作业,可能我还不会翻开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尼尔·帕斯理查,加拿大人,封面介绍说他不仅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还是哈佛大学MBA,沃尔玛高管,TED演讲家之一,积极性和领导能力培训专家,为谷歌等世界500强企业做幸福力培训。
听起来都是很高大上的光环,然而让我最好奇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难道还有幸福程度比赛吗?既然说得这么厉害,那就好好看看吧!
今天先写一下第一章的心得体会:
秘诀之一:幸福之前你必须做的第一件事###
第一节:获取幸福的正确顺序
一开头就给了我当头一棒:
我们误以为,幸福的来源就在于:
工作出色→巨大成功→幸福
努力学习!→得全优!→幸福!
多面试!→好工作!→幸福!
加班!→晋升!→幸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模式却未必行得通。往往是在出色地完成了工作,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却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收获幸福,而是又有了新的目标。
回想过去,我就是这样,觉得实现了各种目标,达到很高的标准之后,才会幸福,而当我实现目标时,的确也感觉到快乐,可是下一步,我会对自己说,不能满足于当下的成功, 还要继续加油!然后,如果成功,就又重复这个轮回;如果失败,就非常沮丧。
作者说:
幸福之前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那就是要幸福。
要做到幸福至上。
看起来挺像一句绕口令,而且这真的不是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吗?
让我们来看第二节:
我们为何不能随心所欲地利用思想获得好心情
我应该是一个脾气还算好的人,但免不了有生气的时候,每到这时,我妈总会说:“心态要放好,不要计较。”这话固然没错,但因为完全没有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听起来又像是指责我小气,所以只会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
而作者则说:
每个人都会有消极的自我暗示
怕只怕我们太过固执,不愿正视消极思想的存在。
而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我们一直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大脑也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进化而来,我们对于恐惧、害怕这些消极情绪更为重视,因为它们让我们更加警觉,从而提高生存率。
那么,在看起来衣食无忧的现代社会里,这种恐惧还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吗?
第三节:###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这是乔布斯的偶像安迪·葛洛夫的名言。
时至今日,我们的大脑仍然倾向对好的一面视而不见,而是专注于:
1、寻找问题
2、发现问题
3、解决问题
这看起来没有什么毛病,能够圆满解决问题,一直是让我高兴的原因之一,难道是走偏了?
第四节:###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支配我们的幸福?
现实只占了人生的10%,而另外的90%的时间都是在回应现实中度过的。
所以说,我们是否幸福,取决于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幸福竞争力》的作者肖恩·阿克则认为:“并不一定是现实塑造了我们,而是大脑审视世界时的那副镜片塑造了我们的现实。”
世界大文豪莎士比亚同样说过:“世间万物本无好坏,乃思想使然。”
第五节:###积极心理学——七件事让你得到长久的喜悦
作者归纳的七件事如下:
散步
写日志
做点好事
放空
达到心流
冥想
感恩
并提出:和开车、倒立、踢足球一样,幸福也是可以习得的。
第六节:###可以把一切变得更好的人才会是幸福的人
作者通过修女的研究案例,说明当下的幸福感和人的寿命存在着紧密联系的关系,
幸福的人并不是拥有最好的一切的人,而是把一切都变成最好的人。
嗯,虽然还没有正式进入正题,不过今天写完读书笔记,心情的确轻松了很多,赶紧交作业,明天继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