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论语》,我对它的印象只限于枯燥,乏味。再品《论语》,我不得不佩服孔老先生。白纸墨字里透露出做人之根本,片言只语中蕴含学习之道,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今天来聊一聊论语读后心得。
01
习:学习
应该怎样学习?学生党最关心的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张,据说出身不好,还犯过事。子张认为这点儿挫折不算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于是向孔子求学,想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子张立志想成为一名官员,而孔子恰好在当官这方面经验丰富。于是子张没事就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也就是问政。
原则上,孔子不太喜欢学生过分追求功名利禄,但他并没有因此责怪子张,而是把该教的都教给他。
因为孔子知道,当官这件事情戳到了子张的兴趣点。
为什么孔子如此尊重学生的兴趣?这与他对三种学习态度的划分有关:
比如对一件事情完全不感兴趣,仅限于知道就满足了——这叫知之者。
如果对这件事有点儿兴趣,开始琢磨起它的原理和本质——这叫好之者。
而兴趣最浓厚的,是执着于搞懂这件事的原理,甚至为此不吃、不喝、不睡,依然继续探索——这叫乐之者。
孔子把这三种学习态度分出了高低,而且三者之间还是递进关系:
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
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推动这个过程发生的,就是兴趣。
02
思:思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孔子一向反对死读书、读死书。在他看来,学习与思考之间是阴阳结合,是互补的关系。
如果只学习而不思考,光死记硬背,不去理解,就不能够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即使记忆力再好,成绩也不会太好。
上学时,老师让我们把知识点死记硬背,就是这个道理。该成绩差的还是成绩差,而那些学霸,成绩却越来越好,因为,他们知道拿着错题本去思考,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这叫学而不思则罔。
如果只思考而不去学习,一味地天马行空遐想连篇,早晚会因为知识的匮乏而失败。这叫思而不学则殆。
03
反复复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人的记忆很有限,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复习,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慢慢淡忘。
那么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回去复习。
复习不仅能加深记忆,还会在复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有不一样的理解。
在孔子看来,在复习中能有新发现和感悟的人,是学习中的高手,完全可以去当老师。
04
勤学好问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对于向别人学习这件事情,孔子认为不管老人还是小孩,只要是好的地方,都值得去学习。这叫择其善而从之。
看到别人身上不好的地方就避开,而且还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缺点,如果有,那就要积极改进。这叫其不善而改之。
05
见贤思齐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孔子的榜样是古代圣贤,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他们不仅成了君王,还留下了不少学问。
而孔子学到的,就是其流传下来的学问。
孔子说:我们要向比自己德行好的人学习,争取早日跟他们一样。这叫见贤思齐。
如果看到德行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这叫见不贤而内自省。
06
持之以恒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从前有个人,在家门口挖井,一直辛勤地挖着,眼看快要挖通了。可就在差最后一锄头的时候---他感觉累了,于是选择了放弃......
在孔子看来,这样很不好,本来只要坚持一步就能成功,结果停下了来,前功尽弃。这就叫譬(p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
图片
那怎样才算是好的?
孔子是这么认为的:在一块平地上,堆一筐土。
别看只是小小一筐,但它只是个开始,只要坚持不懈,每天进步一点儿,都是进步。这就叫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永远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多学习,多思考,多去请教别人,贵在坚持……
只有先好学,才能为后面成君子、成仁打下基础。
07
君子与小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到底何为君子?
孔子认为,君子就是品德高尚的人,他们个人生活没有瑕疵,人见人爱。
君子的格局很大,小人的格局很小。
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做事光明磊落,至于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他们从来不放在心上。
因为君子追求的是家国天下的大事。这叫君子坦荡荡。
而小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每天纠结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因为贪婪,没有得到更多想要的东西他们会不快乐,得到了又怕会失去。这叫小人长戚戚。
08
心怀仁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心胸坦荡,有理想有道义,所以他们能平等对待所有人。这叫君子喻于义。
而小人心胸狭隘,只在乎眼前利益,对周围的人区别对待。这叫小人喻于利。
09
勤而好学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到底何为好学?
多读书,但不要读死书,学习的内在本性,叫质,外在修养,叫文。
比如,一个人只顾着展示自己的本性,本质是没有多少修养的,显得很粗野,这叫质胜文则野。
可要是一个人的文大于质,就会光顾着展示修养,就像暴发户一样外表穿着华丽,但因为读书少,时常说大话,让人觉得华而不实,这叫文胜质则史。
图片
君子既要讲究外在,又要修炼内心。
在孔子看来,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自己快乐最重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思想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仁”
对于“仁”,孔子给所有弟子讲的都不一样,这叫因材施教。
比如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理解能力有限的学渣樊迟,孔子告诉他,仁就是爱人。
而对于特别爱说话、一开口就没完没了的话痨司马牛,孔子告诉他,仁就是说话谨慎,不会说就把嘴闭上。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0
自我约束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前面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不要让别人做你不想做的事,这叫自我约束。
图片
更高的境界,则是要主动帮助别人。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读《论语》,我真的明白了读书的方法。不在于死记书本知识,而在于灵活应用知识,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我们学习要带着问题学,养成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才能融会贯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论语》,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芳香馥郁,品味到的是精神的点滴精华,领悟到的是思想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