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
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神,得以能够做到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没有什么不能攻克,那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做根深祗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解读】
老子讲了与别人不同的这样一个道理,他把吝啬当作人修身养性的重要美德加以颂扬,而不是专指对财物的爱惜。老子就把“俭”当作“三宝”之一,他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他认为,要“俭”才可以进一步扩大生活的范围,否则不能维持长久。
治人就是管理人、管理组织,事天就是做事,都要遵从规律,遵守道的本质。
道和德有什么区别?道是这个世界运行的原理、内在的规律;德是根据道制定出来的美德和规范。
比如,尊老爱幼是美德,为什么要尊老爱幼是道。原理是道,德是道的体现。
德和行的区别:德是内心的规范,是人内心具备的美好品性;行是外面的体现,是人在外面做的事,合称为德行。
越早按照道的法则做事,就越早开始积德。不断发出善的能量、积累善的能量的行为就叫德行,也叫积德。
人生是由自己一点一滴的言行积累而成的,最后得到的是自己积累的结果,积德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