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那个院子里一共生活了16天,离开之后,最常想起的是门卫室里的那个保安。
我第一天到的时候,正下着小雨。大门是紧闭着的,大门离门卫室是有一段距离的,大门是铁栅门,我一喊,保安就看见我了,过来问清我要找的人,就开了门让我过去站门卫室门口的走廊里等。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
我到那里的第三天,就是周末,宿舍楼上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平时热热闹闹的院子里空空荡荡的。早上起床后,读了会儿书,我出去到街上找早餐店吃早餐,在门卫室门口遇到了他。那时,外边正此起彼伏、噼里啪啦地响着鞭炮声,我就在那儿问他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说:可能是附近有人家办喜事或丧事吧,因为只有这种场合才会放鞭炮。我问他是否吃过了早饭。他说还没有,过一会儿煮两个鸡蛋吃就可以了。
后来,都是在周末出去吃饭后回来时,我便会站在那儿同他闲聊几句,知道了一些他的情况。他说他的家离这儿有20多里远,平时骑电动车上下班,周一至周五就在单位餐厅里吃饭,但周末一般只能是自己在门卫室里边做,早上煮两个鸡蛋吃,中午下一点面,晚上熬一点粥,鸡蛋和面以及熬粥用的东西都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他说他一个月才挣一千八百来块钱,但觉得好歹也是一件工作。他说自己年纪大了,别的工作也不好找,虽然孩子们都已成家,但家里除了他们老夫老妻,还有一个老母亲需要赡养,经济负担还是挺大的。
有了几次这样的闲聊,我们便逐渐熟悉起来,偶尔的在院子里遇见,彼此会打个招呼。去餐厅吃饭,也会坐在一起,边吃边聊。
我离开的那一天,依然是周末。收拾好东西,打了快递公司的电话,让他们来收件,我把打好的包拿下去放到门口等。他知道我要寄快递,就给我指了附近的一个店,让我骑他的电动车过去看一看。但最后还是打过电话的快递公司来的人收了件。他帮我把快递放车上寄走,我拉了随身带的拉杆箱开始出发。知道我要走了,他说要用电动车送我到车站。我说:“你这里怎么离得开人呢?我还是自己走吧,下了前面的坡,打个公交就可以了。”他跟着我又往前走,我扭头看见他在身后,一时有点不知说什么好了。我说:“回去吧,有机会我还会来的,那时就又可以见面了。”他说:“真的吗?你真的还会再来吗?”我知道很可能我再也不会到这儿来了,但我还是斩钉截铁地说:“会的,一定会的。”然后向他挥手道别。我往前走,该拐弯儿了,我站在路边回瞥了一眼,见他仍站在离大门口有一二百米远、我们刚才道别的那个地方,一动不动地看着我。我又向他挥了挥手,他也向我挥了挥手,他边挥手边大声地对我说着在坡下可以打公交车的那个位置。已经在这儿生活了半个月,我知道那个位置,但他的提醒还是让我觉得很温暖。
到今天,我已离开那里整整一个月了,我会时时想起在那个院子里时遇到过的人和事,但最常想起的就是门卫室的那个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