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目的:从兴趣出发,通过分析产品运营策略及功能设计等方面深入了解开眼作为短视频聚合平台,用户留存量高的原因,并以此作为了解短视频行业的入口,加深对短视频行业的理解。
体验产品:每日开眼(普通版)3.8.0
系统环境:iOS 10.0.2
体验时间:5/20—7/27
一、行业背景
短视频起始时间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但移动互联网早期,用户习惯和使用场景仍不成熟,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市场。2013年短视频渐渐有了头角,快手、美拍等的成熟出现带动行业的发展。2016-2017年是短视频行业爆发的一年,BAT、科技巨头等都布局该行业,腾讯3.5亿投资快手,阿里系中土豆改头换面,定位在UGC短视频社交,百度的人人视频也加入短视频元素。微博推出“微博故事”,使其今年Q1利润暴涨560%。今日头条孵化西瓜视频、抖音短视频和火山小视频,从三个方面迈入短视频行业。
据比达咨询统计,2017年第2季度短视频行业用户规模达到1.43亿,相比上一季度增长6.1%,增长率稳中有升。这得益于今年行业资本及各平台对内容生产者的高额补贴支持,促进优质内容产出,从而加强了对新老短视频用户的吸引力。
根据产品定位及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市面上的短视频产品划分为三类:工具类产品、短视频聚合平台和短视频综合平台。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每日开眼,属于短视频聚合平台。
二、产品概况
每日开眼是豌豆荚旗下的一款视频推荐类应用,发布于2015年,每日推荐5-10条精选视频,每条视频时长为15分钟以内,大多数控制在6min以内,内容以国内外优质短视频为主,覆盖创意、运动、音乐等19个分类。目前开眼与国内的230多家视频生产企业或个人达成了版权协议,与国外知名青年文化平台VICE等达成了合作。2016年月活跃用户达到300万。与西瓜视频等头部视频聚合平台相比,开眼的用户体量不多,但其凭借优质的内容吸引力,使得用户对产品忠诚度和留存率高。
数据来源:极光大数据
三、产品分析
(1)运营策略分析
(2)盈利方式
目前,开眼的主要盈利方式是广告,包括两方面,一是广告主投放短视频或活动在平台,二是作为平台,搭建广告需求方和内容生产者之间的桥梁,赚取佣金。
目前,开眼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观察其他同类产品,盈利方式除广告变现之外,有付费订阅、开通打赏等方式,这些都暂不适合开眼。广告分为Feeds流和贴片广告,前者已经涉及,而贴片广告在短视频以秒计算的播放时长中投放效果,需仔细斟酌验证。
(3)产品设计分析
1、战略层
消费升级的形势下,部分消费者对物质、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买东西要看品质,看视频要突出内容质量。开眼,即大开眼界之意。产品以优质精选内容“出位”,目标用户主要是19-35岁,即以80、90后为主,属于目前互联网的主流群体,他们对互联网事物接受程度较高,同时思想较为成熟,喜欢发现分享新鲜事物,更倾向于消费有意思的视频,对市面上低俗、无养的内容较为抗拒。
用户划分:
19-25岁该年龄段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如刚出笼的小鸟,喜欢新颖个性有趣的事物,渴望了解和探索未知的世界。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对短视频的质量和内容有一定的要求,有较为强烈的社交欲望;25岁-35岁多数为刚步入社会的职场人,工作生活节奏快,碎片化情况比较严重。希望在碎片化的休息时间里放松娱乐,但不愿浪费时间在泡沫剧上,希望利用碎片化时间开拓视野,把时间浪费在无用且美好的事物上
需求分析:
基本需求: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且质量参差不齐,希望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取我感兴趣的短视频内容;视频内容优质、画质质量较高
期望需求:通过短视频了解到新事物,认识有趣的人,开拓眼界获取知识;产品纯粹,推荐的视频大多数都是我感兴趣的
2、范围层
开眼作为一款短视频聚合平台,最重要的部分是平台内容分发机制,这是所有内容聚合平台的关键点,如何让用户在最少的操作步骤、最短的时间触达其内容G点。
开眼通过两方面来做:一是把控内容关,二是运用好数据关。把控内容关是人工+机器的方式严格每条视频质量,每日只推荐5-10条视频,数量不多但却优质。优质的内容和克制的推送有利于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将每日精选的视频在首页呈现,满足新老用户对新内容的浏览需求。其次,数据关结合用户行为数据和视频静态标签数据,通过算法匹配分发,尽可能使推荐的视频是其感兴趣的新内容,提高用户粘性。除了推荐机制外,开眼通过热门分类、排行榜及推荐作者等方式,让用户自己发现内容,与产品目标大开眼界契合。
3、结构层
开眼定位为内容聚合平台,产品结构清晰易操作,导航采用底部Tab导航栏的形式,包含“首页”、“发现”、“关注”、“我的”四个标签。首先,用户普遍缺乏耐心,产品设计需要让用户以最少的学习成本和最快的速度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基于此种考虑,开眼将每日新视频和精选视频放在首页首屏,用户打开页面就能尽可能多地接触内容,有利于提高用户点击转化率。底部导航栏中发现标签排在关注前面,说明开眼更想让用户在平台中发现探索找到新内容,而不以已关注的内容和分类去约束用户探索。同时开眼通过发布近期热门、最新发布、排行榜以及推荐作者的方式帮助用户“发现”,而与所关注内容完全分离,再次说明其用意,契合产品的目标,更好的满足用户想在平台内大开眼界的需求。
4、框架层
首页
首页是用户接触产品的第一步,设计上应开门见山地向用户展示产品特色,最大限度吸引用户,提高转化率,特别是首页首屏更为重要。开眼用首屏一半的板块面积突出展示当日新视频,使用户打开产品就被大版面且精美的视频封面吸引。每条视频都采用横向满屏的方式展示,尽可能充分的展示内容的同时吸引用户注意力,刺激浏览行为发生。除了每日新视频之外,首页其余版面基于用户订阅的类别以及热门专题展示相关精选视频,目的是让用户发现更多内容。可以认为用户消费的内容越多,越有可能接触到感兴趣的内容,转化为有效用户的可能性越大。当用户滑动速度大于某一阈值时,产品判定用户未找到内容,则会在底部通过Toast的方式提示刷新,小提示显示出细致的考虑。
发现
发现页面目的是让用户在平台上发现更多新鲜内容,其功能设计完全与用户已关注的内容分隔,更好地与页面设计目的呼应。发现页面通过二级导航设有热门、分类、作者三大类。热门位于二级导航的首位,向用户展示平台热门的视频以及最新发布的内容,在该页面留有大版面来展示最新内容,提高新内容被发现消费的概率,是对内容生产者的激励,有助于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也保证新内容不因缺少浏览量而被埋没。分类和作者标签页面分别通过展示平台上内容的分类以及作者,实现用户在平台上多角度探索发现感兴趣的内容。
建议:
●热门页面中,将排行榜的优先级提高,将周、月、总三个排行榜入口缩减至同一个放置在页面顶部轮播图中,提高热门内容曝光率;
关注
关注页面展示用户已关注作者的作品或者订阅类别的作品,按照发布时间顺序排列。在关注列表中会穿插一些推荐视频,并采用水平泳道横向滑动的交互方式展示,目的还是让用户“发现”新内容,契合产品目标。
建议:
在关注页面设置二级导航,设有动态、分类两个标签,默认进入动态页面。动态页面采用timeline的形式,生产者以发布朋友圈的形式发布作品,有利于拉近用户与内容生产者以及平台间的关系,用户像在刷朋友圈那样刷视频,默认当前页面自动播放,不是跳转到小屏页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契合关注页面的目的,让用户留在关系网中看关注人的动态,与发现页面的目的区分开来。
播放页面
这是我认为开眼做的比较好的地方。用户点击播放视频默认小屏幕播放,该页面可以看到视频相关的数据,如点赞、评论等以及相关视频推荐。相关推荐是基于对视频内容的深度联系,用户点击某个视频默认他对此类视频内容感兴趣,以此作为推荐基础,准确率更高,这也是开眼用户留存率高的原因之一。用户点击全屏播放时则突出分享按键,鼓励用户将视频分享至社交平台上,引流拉新用户。
5、表现层
总体而言,开眼的UI设计风格偏向于欧美中性风格,交互方式简洁易操作。打开产品进入首页,横向满屏最大限度向用户传递视频内容,有助于提高用户点击视频的转化率。配色上以白灰为产品主色调,契合用户来这边的目的:忙完一天的工作或学习,希望在碎片化休闲时间内放松娱乐,过多的按钮或繁杂的界面设计会加剧用户的使用成本和心理负担,相反干净简约化的设计对用户来说是难得的,间接促进用户对产品的好感和忠诚度。
四、总结与思考
短视频与直播不同,是视频化的图文,不是对过去图文传播介质的取代和颠覆,而是迭代和升级。短视频契合现代人碎片化严重的工作生活特点。
开眼产品定位优质短视频聚合平台,仍然是“内容为王”,优质的视频内容是其吸引用户前来的主要原因之一。内容会涉及内容供应链,涉及版权问题。开眼平台内容绝大多数属于PGC或PUGC,内容易被人复制甚至超越,较难形成产品壁垒,因此开眼需要探索其他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特色,以此提高用户粘性和转化。其次,开眼的变现模式单一,自我造血能力不足,这是短视频行业面对的一个相同问题。
如果我是PM,除了以上提出的建议外,我会:
●内容端继续开源。拓宽内容来源渠道,引入高质量UGC,维持或提高总体视频质量;
●探索新玩法,以建立用户间的弱社交关系网形成产品独特壁垒,增强用户对平台的粘性。新增个人动态墙功能,鼓励用户将有意思的视频分享到动态中并写上自己的感想。关注页面的动态标签按发布时间顺序展示用户所关注人的动态,包括内容生产者和平台普通用户。构建陌生人弱社交关系,让用户在平台上有所输出,提高用户忠诚度和粘性,有利于变现方面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