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因为疫情,孩子无法归校上课,只能在家学习,于是乎网上经常看到爸妈们在熊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崩溃,甚至有家长出现极端的自杀成为。
也常常有家长吐槽现在的孩子上学学习紧张,压力太大,已经没有童年玩乐时间了,同样现在做家长压力也大,陪读陪玩丝毫不能松懈,所谓一孩上学,全家上阵。
反观以前小孩上学,学习相对轻松,大多数的父母对孩子都是放养政策,特别是在学习作业方面,甚少需要父母参与其中。
这三四十年之间,教育为什么会这么不一样了呢?
今天看了一本书,名字为《爱、金钱和孩子》,由两个美国的经济学家写的,从中我找到了答案。
本书通过社会经济来分析教育模式,现在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和以前已大不相同,教育模式就自然而然发生变化。
如今很多国家的多是密集型教育现象。
所谓密集型教育是家长对孩子的关注越来越密集,通过长年的数据分析,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盯得越紧,孩子的成就相对更高。
如今社会阶层和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经济的变化影响教育的形态,只有认识这些必然的因果关系,我们才能真正接纳当前的教育现象,才能更好的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
最常见的教养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教养方式叫作专断型。什么叫专断型呢?就是父母有时候会对孩子进行体罚,父母会有特别多的限制和规矩。
这种方式之下,孩子没有什么发言权,父母跟孩子之间,也没有过多的交流。父母最主要的是发布指令。如果孩子做不到的话,他会用强权来要求他一定要做到。
第二种教养方式叫作放任型。放任型的特点是他显得很开明,他会关注孩子,但是孩子做任何事,哪怕孩子做了一些错误的事,他也会笑一笑。然后就这样,随着孩子去。
这个父母对孩子是相当宽容的,是以孩子的意见为主导的这种方式。
放任型不同于忽视型,忽视型是完全不管,不愿意去管教孩子,是最糟糕的教养方式。
第三种教养方式叫作权威型的方法,权威型方法是通过说理和塑造价值观来跟孩子沟通。也就是说在权威型教养的过程当中,父母和孩子是经常沟通的,而沟通的实质内容,最主要的是要推进这个孩子价值观的形成。
权威型教养是最理想最有教育成效的方式,它在教育回报上,在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上,以及在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上,成果都是很好的。
最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数据分析,让孩子完成大学学业这项指标上,专断型是不参与型的三倍,权威型是不参与型的五倍。
也就是说,宁愿做一个碎碎念的妈,也不要用美其名为放养而做一个甩手掌柜。
我们该如何做一个权威型的父母呢?
家长需要做一个成长型的父母,眼界决定教养方式,不断学习育儿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养能力。
权威型的母亲是价值观层面的沟通,是让孩子能够欣赏你,接受你,理解你的价值观。
孩子0-4岁,对孩子和家长的教育都尤为重要,如果我们在0到4岁的时候,能够给予孩子和家长更好的教育的灌输,让孩子能够养成更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日后就能够更热爱学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自己愿意探索,自己能够坐下来学习,自己能够完成很多的工作。
不想在陪读路上闹得鸡飞狗跳,那就努力学习做一个权威型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