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小面,真是多。遍布大街小巷。
如果说,天天吃火锅未免让身体太撑,那么小面真的是如“大宝天天见”一样,陪伴着重庆人。
我很好奇,这么多的小面馆,当真是本地人爱吃,还是因为名声在外,不得已为游人开的。
当地的一个大姐告诉我,重庆人早餐喜欢吃面,在街边一碗小面,辣酥酥的,再配上一碗豆浆,不管晚上熬多晚,这一辣,加上豆浆的润,也足以清醒得上班去了。
起初,我是抗拒这种小面馆的。
说实话,卫生条件真的不能考虑,你若总想着,干不干净,就下不去这碗面了。
但是,看着那红红油油的面汤,大街小巷散发出来的特有的辣香,在你走得饥肠辘辘的时候,也考虑不了那么多,找一家小店歇歇脚,再来一碗面。
老板都会贴心得问你,要不要辣的?
如我这般不能吃辣的,也会忍不住要个“微辣”。
重庆人的“微辣”,就是我的“很辣”。在炎炎夏日,辣的大汗淋漓,浑身通透,一点微风略过,,瞬间清凉了许多。店里的煮面锅氤氲着热气。人世间的烟火气,确实很迷人。
我住的楼下,就有一家“朋友面馆”,经营各种小面和米粉。
店家是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妇。老板是位白白净净的大爷,微微驼背,皮肤嫩到令人发指。许多姑娘家看了都会自愧不如。
我常常光顾这家店。心想,老板皮肤这么好,面肯定不会太差。
点一碗面,坐等无聊,就观察老板在热气面前“蒸脸”,煞是有趣。
这家店也只是早上中午营业,下午到晚上一关门,不知不觉间,麻将桌已然摆好,每晚都有人在这里切磋牌艺。
重庆美食很多,很大一个原因,抗战爆发后,重庆成为战都,全国各地美食家云涌而来,与原有的美食互相交融,成就了这里独特的“江湖菜”。
我常常以为,抗战期间,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民不聊生,对日常吃穿不会多上心。
看了战争期间重庆的油盐酱醋茶广告,才知道,我错了。
那会的广告很是精心,也是画着美女,不过,窈窕美女穿旗袍,配上繁体字,真真是既文艺又生活。
越是水深火热,越要痛快得活。
如今,较场口那里的“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显得很孤独冷清。
可是,如果你上前,仔细读读那段骇人听闻的历史,再看看今日的繁华,不过几十年前的事,仿佛离我们很远。
曾经的人们,经历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所以说,“民以食为天”,食物,除了可以填饱肚子,还承载着某种精神上的慰藉。
重庆的小面,只是众多重庆美食的一种,论多彩,不如火锅;论鲜,不如水煮鱼,来凤鱼。可是,坐在小板凳上,吃一碗面,看着街上车如流水,辣的龇牙咧嘴,成了我目前在这里最喜欢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