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广受大众的好评,豆瓣得分也是高达9.4。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有摔跤梦的父亲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世界冠军的故事。
带着对励志故事几分欣赏,我赶紧去影院追了一把,同时也给姐姐一家强力推荐了一番。看完电影之后,姐夫赞不绝口,说是他唯一一次进电影院没睡着,还几度眼眶湿润;
然而当他问6岁的女儿看完电影的感受时,小家伙一本正经地看着他说:“我不要这样的爸爸!”看着小家伙极其认真的表情,听到这个回答,我一下就愣住了,的确,孩子是父母的生命延续,而不应该是父母的生活副本和梦想寄托。
电影中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曾经是全国摔跤冠军,他一直都想站在世界的舞台“为国争光拿块金牌”,却因体制和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生个儿子继承父志,结果却一连生了4个女儿,即便从此,他心中的梦想依然未曾泯灭,最后他不顾世俗的眼光毅然培养女儿去参加摔跤比赛。
在这一路的摔跤培训、参赛过程中,电影中的父亲从来没有征询过女儿们的意愿,而是一步步培养她们脱离自己,告别最爱的甜品、告别秀美的长发,告别无忧的童年、甚至告别她们自己,女儿走向摔跤道路的同时,也彻底沦为了父亲实现梦想的奴隶。
看一眼中国父母的教育观,又何尝不是另一个电影中的父亲呢?父母小时候喜欢乐器,或因生活所迫,或因他们的父母不支持,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父母有个北大梦,却没有那个实力,就渴望着孩子能替他们予以实现;又或父母历经生活的磨难觉得一定要个铁饭碗,一转头就给孩子安排了一条走公考的路……
诚然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父母都是为子女好的,但我想也正是因为这份所谓的好,给多少孩子套上了感情的枷锁,又把多少孩子关进了责任的笼子,磨灭了他们自己的梦想。
就像前段时间被舆论热炒的林妙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年的她穿着红裙子站在舞台中央的凭借一首《歌唱祖国》声名大噪,可后来的发展之路却是让人唏嘘不已。
她的母亲说是因为假唱风波让孩子受到了伤害,但她母亲又何尝不是把自己的孩子推置于风口浪尖之上,成为制造伤害的最大刽子手,她把自己对成名的热衷和金钱的渴望,嫁接在孩子身上,自以为为孩子铺就了一条风光之道,但其实呢?林妙可那标准化的微笑,全然没有了本该拥有的青春烂漫,灵魂木讷的让人痛心。
当然《摔跤吧,爸爸》里面的演员阿米尔·汗还是足以让人称赞,为了拍摄这部电影,他暴增了28公斤到97公斤,脂肪高达37%。为了戏里一闪而过的几秒摔跤手镜头,他又花了5个月爆减25公斤,将体脂降到了9.6%,成为真正的摔跤手。他用生命来演戏,不仅塑造了深受大家喜欢的角色,更是让自己的电影梦星光闪耀。愿所有的孩子不要成为剧中的冠军女儿,而是能像阿米尔·汗一样,活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