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因为家庭作业与孩子发生过战争呢?
如果有,请看看良云是如何来引领孩子主动完成作业的?
晚上儿子踢完球回来已是6:00了,等吃完晚饭再稍微休息一下,已经到了7:00。
问孩子:“你啥时候开始写你的作业啊?”
他说:“十分钟后提醒我一下。”
到了7:10,我说:“时间到喽,开始行动喽。”
孩子坐在沙发那儿拼他的乐高,没有动的意思。很快时针指到了7:30,爸爸实在看不下去了,催促道:“这么晚了,还不开始?看你今天晚上啥时候睡觉?”
我老早跟爸爸沟通过孩子作业的事情:作业是孩子的,写与不写让孩子自己做主,后果也是他自己承担,到了9:00,不管作业是否完成,都要洗澡上床睡觉。
我看了爸爸一眼,爸爸也不再吱声,自己出去散个步,回来后,洗漱完就上卧室去了。
于是我就拿着一本书坐在桌子旁开始看我的书。
大约又过了10来分钟,见孩子从书包里把他要写的作业全部拿出来放桌子上。
首先:把语文的课文预习一遍,预习完之后有把当天学的课文读了一遍。
估计是在看生字表,眼睛盯着那书,又在那发起呆来。
此时此刻,我的心思都不在书的内容里,一看时钟都8:30了,心里那个着急,无论如何,也要屏住不啰嗦。
于是我站起来,去了一趟卫生间,目的:是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想办法要把孩子思绪拉回来。
等我回来时,孩子看了我几眼。我适时的跟孩子说:“刚才的课文读的挺熟练的呢,要生字默写了吧,也不知道你那些字我会不会?。”
我随手从书架上拿下铅笔和田字格的本子说:“你来说我来默看看,能否全对。”
他把词语表放到我眼前大约几十秒的功夫就收起来,就开始让我默写了,他一检查,发现错了两个字,还有占格不太规范,并要求我每个错的词语订正5遍。
我按照他的要求订正完后,接着问孩子:“现在该你默写了。”结果是孩子十个生词有六个字不会写。
我啥也没说,就跟孩子说了句,你自己的你先检查,检查完后你订正你的,我来订正我的。
我就按照孩子的要求开始订正,并一个词写五遍。
其实这期间我发现他已经悄悄的改过三个字,自己就主动订正了三个词语。
我就冷眼看世界,我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会写这些字就好。
最后,我们再一次默写的时候,孩子竟然全对。
接下来就是背诵类的。
孩子又邀请我跟他一起背诵。我们先读了一遍,我听着孩子读的也不熟,结结巴巴的,如果只是这样读熟,孩子不理解,效率也不高。
“我有一个绝招,只需两步,我就能背下来。”我神秘的跟孩子说。孩子好奇的把脑袋伸过来探个究竟,我边画,边复述相对应场景的内容。
等我画完一副场景图的简笔画,大致就能背诵下来整篇课文内容。
孩子说:“有两句不准确,比如……看我的。”边说边拿来课本指给我看。就这样一来二去,只两遍就背的很熟练了。这时候孩子得意洋洋的说:“我这脑瓜子比你聪明吧!”“是的呢!我要更加努力啦!”我答道。
一看时间已经9:00了,到了洗澡睡觉时间,还有一张数学卷子没写。
孩子说:“放心,明天6:00喊我起来补,我先睡觉去啦!”洗完后又一起阅读了睡前故事就睡觉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准点叫醒了孩子,不到15分钟,孩子就把数学卷子给写完了。
还把昨天那篇课文背诵两遍。还不忘来监督我,当我结结巴巴背诵出来后,还笑话我说我的脑子真够笨的,没他好使。我当即表示以后还要多多下功夫,要努力超过他。
就这样早早吃了早餐,开心上学了去了。在路上跟我说,以后还是晚上早点写作业,早上起床太早了,感觉有些困。
在这里良云跟大家分享的是当孩子在某个轨道上有点偏的时候,我们可以只要稍微引领一下,在孩子不会做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打个样,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有灵性的多。
这就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观点,意思是对于孩子暂时办不到的事,只要立一个“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目标,孩子就会感觉没那么难,也很容易实现啦!
换句话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协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家长可要利用各种方式(比如图片、故事、儿歌等等)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只要有了兴趣,他们的大脑才能快速运转,而且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这样就能很快地使孩子们的脑细胞活跃起来,就能激发孩子们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能真正做到“跳一跳摘到桃子”。
我们要尽快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如果真能达到这种效果的话,维果斯基的这种理论就得到了真正的使用啦。
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给我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