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葛亮的《无岸之河》

说实话,我有些惭愧。因为刚开始看这篇小说的时候,我有些看不下去,总觉得故事平平淡淡,语言也并不出色,看起来挺枯燥的。加上小说的作者——葛亮,名字对我来说有些陌生。当然,这也是因为我阅读太少、孤陋寡闻的缘故。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导致了第一次看完,我一点也想不起来内容是什么。

后来抱着好奇的心态,我上网查了一下,才发现葛亮原来是一个挺年轻的作家,而且来头不小。他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文学作品两岸三地都有出版,还获过很多的奖。果然,冰的眼光非常毒辣,我相信她推荐的作品,必定有其可取之处值得让我们学习的。

于是第二次阅读的时候,我尝试着先去了解标题。《无岸之河》,没有岸的河,会怎么样?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还记得看那部作品的时候,一想起老人在海里航行了那么久,一直看不到岸,就会有一种很绝望很窒息的感觉。

看不到岸的河,也同样让人绝望和窒息。想到这里,我突然有些理解《无岸之河》所要表达的意蕴了。

作品的主人公名叫李重庆,是一名大学博士。他的导师德高望重,只是因为年事已大,大小病缠身,学校怕出意外,把他当成“国宝”一样关在专家病房里,不让出来。失去自由的导师,身体每况愈下。

李重庆去看望导师的时候,会到附近的茶社里去坐到天色昏暗才回去,因此认识了在茶社里工作的余果。他和余果似乎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只是作为一名常客,余果对他或许多了一份眷顾。

李重庆的妻子叶添添在事业上是个拼命三郎,虽然每次都跟升职擦肩而过,但她却越搓越勇,整天都为了考各种证而努力。帮儿子选幼儿园,也非要找机关附幼。因为那是面子,是赢在起跑线的起步点。

本来以他们的身份,儿子是够不到上这个家幼儿园的资格,但叶添添不惜求到了父亲的老战友那里去。由此可见,用当今流行的话来说,叶添添活得很卷。

然而,李重庆的性格却恰恰相反。一个大学博士甘于在家相妻教子,足以看出他是个没有多大野心的人。他只想过一些随遇而安、轻松的日子,但家里有个卷妻,现实由不得他这样。

儿子在幼儿园里跟其他小朋友打架,明明是那个孩子不对,但因为人家的家庭背景过硬,所以岳父得打电话向人赔礼道歉。因为这一件事,只有五岁的儿子跟李重庆问了关于平等的问题,这让他吃了一惊。

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儿子的问题,他想起了小时候父亲经常对自己说的话:让事实教育他。但是,事实又能教给儿子什么呢?李重庆的内心是矛盾的,充满无奈的。

回到家里,似乎也没有他所期待看到的那样。叶添添把工作带回家里来做,还不停地嚷嚷着训他,让他叫儿子别看电视,要背书。就连晚上想跟妻子温存一下,也遭到了拒绝,理由是第二天的工作很重要。

后来,李重庆在系里评职称时被无辜拉了下来,因为对方做了手脚。妻子又怀孕了,却一声不吭地去做掉,李重庆很生气,却又不敢生气。再后来,导师去世了,他哭得很伤心。

小说通过一件件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画面。李重庆活得很被动,他对现实生活、家庭、工作,甚至是爱人,都充满了无奈之苦,处处受制于人,却又无力去改变现状。而这种现状就像无岸之河一样,令人看不到尽头,绝望、压抑无处不在。

对于导师来说,满身的光环而导致晚年丧失了自由,他在最后的时光里所经历的孤独,又何尝不是一条无岸之河。

小说的最后,余果在离开之前,想将自己的处子之身献给李重庆。李重庆在紧要关头刹住了车,我觉得这可能是暗指他其实是想冲破那层世俗的枷锁的,只是他最终还是没有勇气。

文章的最后一句:今天是鬼节。这句话作为结尾,感觉很妙,但又想不出妙在哪里。难道是因为李重庆觉得见鬼了,所以才有出轨的冲动?

但最后的临崖勒马,也许又说明了他始终还是被困在这条漫无边际的河里,一直随波逐流,最后的命运估计跟导师也相差无几。

越读越有意思的一篇小说,也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对不对,期待看到其他人不同的见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