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在楚山上砍柴得了一块玉石,去献给楚历王,楚历王叫玉匠辨别,玉匠说就是块石头。楚历王觉得卞和是在欺骗他,就下令砍了卞和左脚。到楚武王时,卞和拄着拐仗去献玉,楚武王叫玉匠辨别,玉匠说是块石头,楚武王又砍了卞和右脚。到楚文王时,卞和抱着玉石在楚山哭,哭得惊动了楚文王,楚文王叫玉匠辨认,玉匠剖开玉石,得到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这个故事家喻户晓。
老百姓易记住和氏璧,不易记住卞和被砍二条腿。但是这件事有些让人思考的地方。
为什么楚历王和楚武王时把和氏璧认成石头?是当时的玉匠们辨认失败,还是两位君主不会用人,或者两位君主偏听偏信,不追跟究底?
为什么卞和要献玉?这是因为当时社会只允许诸候才可拥有玉,其他人不能有玉。那么卞和让玉继续在楚山也可以的啊?卞和要献玉初衷是什么?是为自己谋利,还是为了楚国的名望?
卞和在第三次献玉成功后被封为候,但他心灰意冷拒绝了,这是为什么?是否是经过两次献玉的经历,明白了道上不好混,还是过自己该有的日子好?
楚历王和楚武王的玉匠们把和氏璧认成石头,是玉匠们不敬业,还是不专业?不得而知。
卞和应是认玉的行家。因为卞和能从认出和氏璧的玉石,就像现在人赌石一样,宫庭里的玉匠看不出是玉石,但卞和抱着块石头,就很自信很笃定它是无价之宝的玉石。
那么问题来了?卞和为什么不把玉石切开来再献玉呢?
抱着块石头去献宝?这得担多大的风险?首先就得遇到像卞和自己一样懂得这块石头是玉石的人。
所以卞和的风险就是,他看得懂玉石是宝,但没有鉴定玉石的权威,有鉴定权威的玉匠看不懂玉石。
卞和是识玉的行家,但不是跟人打交道的行家。是他在楚历王、楚武王时怀才不遇吗?非也。是楚文王识货吗?非也。
卞和献玉的事告诉我们,追求名利是有代价的。
卞和献玉的事告之我们,献宝得有献宝的智慧和运气。
从无为的角度出发,卞和在楚山发现玉石时,可以不必起心动念献玉,让玉石是玉石,他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