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语
失独家庭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是一个不小的群体,他们年龄50开外,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据已有数据统计,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超百万。
有个叔婶,几年前,她的儿子16岁,因为失恋自杀了。两口子背痛不已,是我接触的为数不多的失独家庭之一。
因为学习、工作都是在外地,不着家,我对她的接触有限,偶尔遇到打打招呼,聊聊几句,总能感受到她内心深处还没有释怀的悲伤,我个人接触失独家庭挺少的,但我想结合一些我所了解的知识和接触的一些失独家庭谈谈失独家庭及后面的心理支持。
“我一直在想,是我哪里做错了,上天要这样惩罚我。”失独者常常会这样自责。我总觉得别人用异样的眼光在看着我,虽然不见得别人有那样的想法,但在他看来,别人好像是在责怪自己。这也是失独者比较常见的心理状态。
有些家庭甚至因此陷入了感情危机,在关于孩子的管教上面耿耿于怀,自罪或者他罪。而即便家庭能够维持,失独者罹患疾病的几率也高于普通家庭,因为失去独生子女的过度悲痛对身体的影响非常大。
那当失去孩子后,失去孩子的夫妻会有什么样的应对模式,又能做什么?下文做些简单的分享。
夫妻双方生孩子的动机,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如何处理孩子夭折时的内在伤痛,以及采取的应对模式。一般来说是以下是7种内在动机:
1、与他人之间的充满爱、愉悦和亲密的关系;
2、看着孩子成长带来的激励和兴奋感;
3、自我发展的方式——使自己更负责任,善解人意,人际交往能力更强;
4、获得成人地位的方式——成为父母是成熟的标志;
5、在帮助孩子成长中获得成就感;
6、出于道德、宗教信仰观念;
7、实用性——自己老了以后可以得到孩子的照顾。
当失去孩子时,内在受损的就是这七个信念和认知。而人们面对丧子之痛所作出的反应,也受这7个内在动机的影响。
一般来说,那些以养儿防老动机生育孩子的夫妻,在失去孩子后,会在一到两年再次生育或者想尽办法再次生育。
那些因为道德或者抱有传统观念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或者根据父母的需要生育小孩的人,且如果在生了孩子后自己照顾的并不多的,这类父母在失去孩子后,可能不太会有动力再次生育。
出于另外五种动机生育子女的夫妻,失去孩子之后的伤痛是非常长,而且深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体验到生命的脆弱感,自己的无力感,自我价值的否定,对自己的怀疑,自责,内疚等好多深层次的东西。有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会因此对生命的意义感到绝望,失去生活的动力。
此外,独生子女家庭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后,家庭的生活重心和生活习惯会随之发生重大改变,突然由三个人的家庭关系转回两个人的家庭关系,一切都要重开始和习惯,这个对很多人来说都很难。
那要如何应对呢?又如何重新开始呢?
1、接受失去孩子的事实才能开始新生活
重复的在遇到想要倾诉和诉说的情况下去说,是一个疗伤的过程,也是慢慢地接受亲人离去的事实的过程。
2、另一半的爱与支持最重要
把自己照顾好,是对另一半最大的爱和支持,是对逝去的孩子的最大的告慰。陪伴在另一半身边,给予爱和支持对彼此都是最好的疗伤。
3、不要急忙让人介入沉痛期
沉痛期一般会持续3到6个月,当失独者自然地度过了这个时期,并且开始出现自救意识的时候,专业心理治疗的介入才是一个最佳的方式。如果自己没有准备好,就不需要非得心理介入。
4、家庭组成不是简单的加减法
家庭不是简单的加减,如果有好心人愿意为这些失独家庭和失去父母的孩子牵线要十分谨慎,否则只是为没能真正走出内心困境的家庭又增添一个悲剧。
5、失独者急需专业的爱
有时候,只有相同经历的人,才能安慰对方,才能让对方重新振作。如果这一部分有相同经历的人可以拥有一些专业的心理知识去助人,那么效果会好很多。
失去是痛苦的,是受伤的,也是会留下伤痕的,没有必要强装坚强,你可以不好的,在你体验这些不好的时候,多一点爱分给当下的自己,让TA有力量重新走进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