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赵雷红了,在节目《歌手》里演唱的一首《成都》,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悠扬的歌声,充满画面感的歌词,像温柔的细雨滴落在每个人的心扉。
于是,一篇篇题为《赵雷不红 天理不容》、《你终于红了》等等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微博、贴吧等网络。这些文章的点击量上去了,赵雷的微博粉丝多了,民谣的关注度高了。一个“红”字,引发了众多的数据效应,带动了一大群网友的热情。
其实,赵雷十几年来一直在做音乐,近几年也一直在进行全国巡演。赵雷的红,却引起了原来一直关注他的粉丝担忧,当《成都》被唱遍大街小巷,那种流淌在民谣里的故事和情愫,是不是经得起流行的消费?
02
被这个大男孩吸引,是听他在《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上演唱了一首《画》,他神来之笔的歌词得到了刘欢老师的大力赞扬。之后,就喜欢上了他的民谣,更欣赏他的真诚表达。只是,我认可他的方式,只是静静地听他的歌,偶尔翻出他的微博,看看他最近的动态。没有把手机屏保、电脑桌面换成他的图像,没有像很多粉丝一样在网上为他每天投票,更没想过去听他的演唱会,而是在他的作品里,作为一个听众,完成了一次次的心灵熏陶。
我始终坚信对人影响最大的,总归是作品。初中时,偶尔读到安妮宝贝的书,那种阴郁、凄凉的故事,就如一棵树牢牢扎进我心里,直至大学毕业,阴霾、黯淡才离去。
当事过多年,我读到周国平的书时,懂得了有关生命的哲学思考。再回看,才知道自己被安妮作品映照出的是什么,是自己最渴望的个人自我完善和精神追求。可惜,那时没有寻找到出口,就如一个只知道丢失,却不知丢失了什么和怎么找回的孩子般孤独和无助。
2015年底,偶尔在人民日报公众号中读到一篇文章,非常激动,不是因为它多么文采斐然,多么有名气,只是因为有一种感觉——这个作者肯定是我喜欢的,是我寻找的。于是,立刻读完了她已经出版的两本书,关注了她的公众号。虽然没有加她微信,和她本人交流过,也没有去听她的分享会和演讲,但她的书籍却带给我很多思考和改变。她是蓑依。
她说,成长,才能带给我们安全感。之后,才恍然,开始了自己的阅读之旅,如饥似渴地填补二十几年的知识空白。
03
我不排斥偶像崇拜,在偶像身上,可以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对众多粉丝的狂热追星方式,我不敢妄加评议,毕竟这和每个人的热爱度和情感交流方式有关。
那些付出,必是为了些值得的东西。我想,应该是每个人都在偶像的作品里找到了自己的需求,或情感共鸣,或启发思考,这些归根究底是一种真诚表达。正因为真诚,才直入人心底,才会撼动另外一个陌生的灵魂。
一个朋友非常喜欢唱歌,更喜欢王菲。朋友能记住她的每首歌,然后学习、模仿,走路、坐车,甚至睡觉前都会哼唱。当我在朋友圈里听到朋友录制的《红豆》时,不仅仅是震撼,更是激动,为一个普通人因这样一部作品而变得如此明澈动人。
我羡慕她这样一种追星方式,不仅仅是喜欢,还能把这种感情寄托于歌曲中。正如她说过的,我喜欢她,喜欢她的歌,而她恰恰是明星而已,和她是否红不红无关。
04
红与不红,他都在那里。如赵雷,他已有十年的音乐生涯,一直以真诚的姿态,唱给喜欢他的人听。我去年在网络上认识一位写作老师,虽然她现在没有很多粉丝,没有出书,但我断定她的未来一定丰盛无比,因为无论是在文字还是交际中,我不仅看到了她的才华,更看到了她百分百的真诚。在此,我想总结说,真诚是最强大的人格魅力。
我一直在思考我为什么要学写作,终于明白我是在寻求一种真诚表达的方式,而这正是写作能给予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