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到了万岁通天元年,胡天几近不惑。
胡天却注意到余生不怎么显老,这些年似乎一直是那个模样。一个早晨,胡天跑去问余生。
“一样的吃饭,一样的调查案子,这些年了,你怎么不老?你瞧瞧我。”胡天眼角的皱纹已经开花,扒拉着脸皮让余生看,“我真怀疑你偷吃了谁家的定颜珠之类的。”
余生笑了笑说道:“有机会我一定告诉你。”
他不会想到,这句话要在很多年后才能兑现。
话说餮灵,这些年过于安静,这倒让余生和胡天很不习惯,究竟餮灵有没有再继续食灵而肥,又去到了什么地方?
中秋节过后,寒凉之意一日胜过一日。大批魂灵可食,秋膘贴着,餮灵越发肥硕,在大唐的边境蛰伏着,等待下一次盛宴。
八月二十八日,唐大将曹仁师、张玄遇、麻仁节与契丹交战于硖石谷,唐军不敌契丹悍将,大败,一时间尸横遍野,魂灵四散。
餮灵派出几只蛊雕去围猎,毕竟这些魂灵不是冤死的,所以,必须要赶在他们投胎前吃了他们。
可餮灵千算万算没算到,蛊雕懒惰,要是不太饿,大多时候都是睡觉。尽管它们扑棱着翅膀围了不少魂灵,但也因为发困,让许多魂灵跑路了。
“平日怎么不见你们这般困乏?”餮灵利用了其中一个的魂,换了脸,问那几只困乏的蛊雕。
“平日,未曾吃饱。”现在明显是魂灵太多,吃饱了撑着了,蛊雕们开始肆无忌惮。
餮灵怎么会是省油的灯,两爪子乎下去,把俩打瞌睡的蛊雕,连屁都给打出来了。清醒后的蛊雕,连忙去围猎魂灵。
要说这大唐,此次败的这么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之前,契丹攻下营州时,俘虏唐朝士兵数百人,都囚禁在地牢中。听说唐军快到时,契丹人让一个守牢的族人诈降,欺骗那些被关在地牢的士兵:“我们的族人受饥寒不能生存,只等官军到来便立即投降。”接着,契丹人又将他们领出地牢,让他们吃饭喝粥,慰劳他们说:“养着你们,我们又没有余粮,杀死你们,又不忍心,现在放你们走。”于是释放了他们。
然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契丹这口袋阵开始大开,擎等着猎物来。
那些士兵回到幽州,叙说上述的情况,唐军听到后,感慨大唐威名远扬,就急不可耐的想进攻。唐军到达黄獐谷,契丹人又派遣老弱兵民前来投降,故意在道边丢弃老牛瘦马,使出兵困马乏的障眼法。
可惜,唐兵一叶障目,傲娇到连探子都没撒出去探查,就孤军深入。曹仁师便留下了步兵,领骑兵前进。
“这草原牧民,穷乏的很,看我大唐怎么跟他们下棋。”
契丹人设下埋伏从侧面攻击,用飞索将张玄遇与麻仁节绊倒,生擒了他们。并获得了唐军印信,伪造了文书让张玄遇等签了名,通知总管燕匪石、宗怀昌等说:“官军已破贼,如果你们不到达营州,军官都斩首,兵卒都拿不到勋级。”燕匪石等得到通知,便星夜兼程,连吃饭睡觉都没顾上,一直往前赶,士卒马匹都因为奔波,困顿乏力,没了警惕,结果被契丹人在中途埋伏截击,全军覆没。
唐军覆灭后,这消息才传遍了大街小巷。
九月,太后出幺蛾子,下令:“天下囚犯及官民家奴有勇力的,官府给钱赎出,发往前线进攻契丹。”朝廷开始命令,崤山以东靠近边地各州设置武骑团兵,任命同州刺史建安王武攸宜,为右武威卫大将军,充任清边道行军大总管,来讨伐契丹。
第二批送死的军队出发前,胡天和余生,带着柳林和米升还有那匹狼,提前到了边疆,企图多渡一些魂灵。
没想到,刚到边境,就和餮灵遭遇上了,彼时,餮灵正从一条斜坡上摸下来,头顶盘旋的蛊雕发出阵阵怪叫,契丹先前埋伏的大唐士兵,尸体都没收完,散发出阵阵恶臭来。
餮灵先是扫了一眼,后又示意天上飞的那几只懒蛋,让他们四处搜寻一下,那些死亡的士兵,魂灵去哪儿了。
余生、胡天等人,立马俯身低下头,顺势趴在另一边坡上,一动不动,以躺尸状态维持到蛊雕回来,大约过了少半柱香的时间,蛊雕飞了回来,再次盘旋在上空,发出高亢的叫声。
“余生,胡天,他们在报告找到了猎物。”米升本来就是一只鼠,看到那么大个的雕,这会儿吓得边哆嗦边解释。
“猎物?怕不是魂灵吧。”
餮灵在得到消息后,迅速反应,跟在蛊雕后边,飞快奔出了山谷。
胡天一行人立马追了上去,不大会儿,来到了一片平地里。那是一片牧马放羊的草地,如今因为征战秃了皮,大片的沙漠展开在眼前。
“这群玩意儿要到哪儿去?怎么到了沙漠?”
“嘘,先跟上看看。”余生做了一个嘘的手势。
追出十余里后,一家破旧的荒漠客栈出现在沙漠边缘。客栈门外,几个哆嗦着的魂灵正抱成团,在屋檐下躲着。
餮灵一直在前边,远远地看到了这个场景,早就垂涎三尺。
呼号着,一路狂奔过去,在几个魂灵面前停下了。
起初那几只魂灵害怕得直哆嗦,但随即觉得餮灵看不到他们,胆子大的向前几步,竟在餮灵周围看了看。
客栈里的人早就睡着了,还能听到个别人的呼噜声,客栈外三方势力围堵,即将绷不住。
一口!餮灵上去一口,吞了这群魂灵最外围的那个好事儿的,剩余的几个,吓得又向沙漠迅速飞去。
餮灵急了眼,在月夜下追了起来。只见,那高低起伏的沙丘之间,几个吓得瑟瑟。发抖的魂灵疾驰着,气急败坏的餮灵追逐着,后边赶来的蛊雕也加入了追逐之列。
胡天和余生一行人一看这形势,再不出手就晚了。
我是饕餮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