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点,让你读懂乡土本色!

《乡土中国》  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们先来看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这样说,似乎带着几分蔑视的意味,其实没有,这主要是社会结构的分配。

我们继续来从下面的三点读——乡土本色。

《乡土中国》 费孝通


第一点是介绍泥土的可贵。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是因为他们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中国人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在土地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

想想看,现在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在自家的阳台或者楼顶尝试下种子,看能不能张出来菜,更多的人在家里种花,这都是离不开土的。虽然,无土栽培技术在逐渐成熟,但仍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我们的民族是和泥土分不开了。

靠种地谋生的人更是离不了土,土是他们的命根子。在不同的时代,土大概是被赋予了情感,代表着家乡,代表着国家。

费老在文中提到,他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他箱子底下。后来,奶妈又避了人和他讲,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同样的,特殊时期,很多爱国人士会借泥土,寄托爱国情怀,或是作诗吟诵,或是写入作品流传至今。


第二点是介绍中国农民居住的结构。

我们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所以中国农民是聚村居住。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原因大致有:每家的耕地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太远。需要水利的地方,合作起来也比较方便。为了安全,人多容易保卫。一代继承一代,就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第三点是讲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在人个人的关系上产生了一种特色,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是一个“熟人”的社会。

因为都是熟人,可以根据声音,脚步等行为判断,比方说,在敲门的时候,主人一般会问是谁,我们就会回答“是我”,而不会回答“我是谁”,主人会凭借声音判断来者的身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二遍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认知又得到些许提升。更细致地咀嚼先生每一节的内容与含义,更自觉地通过关注中国乡土...
    梁梦婷阅读 5,610评论 0 10
  • 《乡土中国》是由费孝通先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辑录而成的著作。本书共...
    劉偉EML阅读 6,026评论 0 8
  • 立秋,我还做着仲夏夜之梦。 走在路上,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仿佛身边少了些什么。直到夜里,一丝凉爽的秋风掠过,才惊觉...
    苏剑卿阅读 449评论 3 5
  • 永远不要把人拿来比较,每个人都与众不同,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差异性。————马克.李维 《偷影子的人》
    ea872e8b3286阅读 346评论 0 0
  • 午夜的十二点 当所有喧嚣全部沉醉 当周遭的一切都已安眠 我 戴上朝圣者的面具在街上游荡 背地里疯狂吸食散落的灵魂 ...
    淼淼余生cm阅读 21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