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零晨4:30

第一章:立志要趁早:做10年后最优秀的人

1,你在为谁读书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劳伦斯·H·萨默斯教授在一次关于“学习力”的演讲中,讲了这样一个你我身边常见的现象,他上中学的小外孙吉文曾告诉他这样一件事。

暑假里,吉文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到郊外玩,正当他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小女孩哭了起来,说是必须赶紧回家。

小女孩着急地说:“天哪!我竟忘了看时间,今天的功课我还没有做。”

“现在是假期,怎么还有功课?”伙伴们问她。

“是我妈妈让我做的,如果没有按时做完,她会揍我的。”那个小女孩哭丧着脸说。

你是否也曾像这个小女孩一样,不管走到哪里,在做什么,都会觉得学习、读书是负担,像影子一样时刻伴随着自己,觉得自己学习,也是为了父母、老师。但是我们读书真的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攀比欲,为了老师的好名声吗?有时候,父母逼迫我们学习,虽然说有些不近人情,但你是否真的知道自己是为了谁而读书呢?

劳伦斯·H·萨默斯校长说:“我曾经建议哈佛的学生们最好每天都问自己一个相同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不明白做事的目的,就很难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所以,对这些学生来说,不解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看不到学习的必要性,就永远也不会具有学习的动力。”确实,如果我们不明白自己学习的动机,不明白读书的目的,就会把学习当成负担,把读书当成任务。

安东尼·拉马纳出生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一个小村庄里。他一共有十个兄弟姐妹,所以不到12岁便到采石场干活了。但安东尼·拉马纳却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就是如此。于是他经常会利用一些闲暇时间阅读有关西西里岛的历史和地理,并听老人们讲述岛屿的变迁。从书上,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与岛屿的差距,于是在16岁那年,他沿着山谷顺流而下,一直来到海边,随后跟着一艘货船来到了美国。

在美国,当他遇到困难时,有多少次他曾想踏上回家的路,听一听那熟悉友好的声音。但是,他每想到这里就更加坚定地意识到,自己应该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22岁那年,他凭借着不懈的努力,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证书——一张石匠工会卡。不久他便被选去在林肯的纪念碑上,雕刻林肯在葛底斯堡的讲演词。在雕刻林肯的讲演词时,他深深地被林肯的人生经历打动。他想:林肯这位生活艰辛,而最后靠着学习改变命运的人,早年生活几乎跟自己一样,但是后来他却当上了律师,最后竟又当上了总统。那么自己是不是也会有功成名就的一天呢?

一天吃午饭时,安东尼坐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望着巨大的林肯雕像,这位来自西西里岛采石场的小石匠突然做出了一项决定:安东尼·拉马纳能够成为一个更有用的人,他要当律师。他在一块木板上写道:“安东尼·拉马纳”,在他的名字下面又写道:“安东尼学法律。”那天晚上,他把那块木板带下了脚手架。他的朋友都笑话他,“你是林肯第二吧?安东尼,你看雕像看呆了”。

安东尼过去只在西西里岛的一所乡村小学读到五年级,想在华盛顿大学国家法律中心学习,简直是痴心妄想,何况他还要在脚手架上连续工作10小时。但是他并没有退缩,一下班就去夜校补习英文,他的帆布兜里时刻都有凿子、锤子、午饭和课本。他常常匆匆忙忙地吃过午饭便抓紧时间读书,甚至有时候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两片玉米饼,中间夹着一块咸猪肉坐在木头上边吃边学习。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安东尼·拉马纳考入了法律学校。但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只得离开美国去同法西斯作战。回国后,他在很短的时间里连续获得了一个法学学士和一个法学硕士的学位。后来,他一直在纽约和华盛顿担任律师,工作非常出色。

劳伦斯·H·萨默斯校长说,他和安东尼·拉马纳是在一次聚会中认识的,虽然他们年龄差距很大,但却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劳伦斯·H·萨默斯校长问他:“读书、学习时,难道你不感觉到累吗?”他说:“那不可能,因为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去发现动力,并自己为动力确定具体的含义。”确实,安东尼说得一点都没有错,当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明白自己为谁而读书,为什么而读书,我们就会有一种向前的驱动力,从而让我们在学习中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待到像安东尼一样拥有成就时,就会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哈佛考考你

测试一下:你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学习的吗?

A.证明自己的学习力

B.知识本身的吸引力

C.取得学习另一课程的资格

D.得到学位证书

E.有一份好工作

F.父母或老师要求我学习

答案分析

选择A和B:表明你想要的回报就是学习本身,认真学习后感到心里很踏实。

选择C、D和E:表明学习原因对你很重要,取得实质性的回报才是你学习的目的。

选择F:表明你可能是一个厌恶学习的人,只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而为之。


2,认识你自己,为无知而求知

一直以来,哈佛都是全世界众多学子向往的一流学府,能够在那里学习的学子必定是凤毛麟角,可是总有一些自以为是的学生,他们习惯揣摩别人的心理,对别人了如指掌,对自身的能力却没有全面的认识。哈佛的教授们总是善意地提醒学生说:“认识你自己,为你的无知而求知。因为只有自知的人,才能知晓他人。”

对于“自我认识”这个话题的探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特尔斐被认为是迄今最古老的城市,它建于帕纳索斯山脉的斜坡上。阿波罗神庙是这座城市里最受敬仰的神庙之一,在这座神圣的寺庙的墙壁上写着七位圣贤的箴言。其中有一条就与自我反省和自我节制有关,它就是“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学之父苏格拉底甚至将它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

“自我认识”是我们达到身心平衡的关键。当我们还很年轻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在了解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中的一些成了我们个性的一部分,而且难以改变,而我们总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基于这个原因,自我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哈佛大学第22任校长洛厄尔曾经说过:“认识自己能够做什么固然重要,但认识自己不能做什么更为重要。”在一次演讲中,他给学生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罗斯福小时候是一个十分脆弱和胆小的学生,在学校课堂里总显露出一副惊惧的表情。有一次,老师让他在课堂上背诵一篇课文,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呼吸就好像喘气一样,双腿发抖,嘴唇也颤动不已,背诵起来含含糊糊、吞吞吐吐,最后只能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颓然地坐下。由于牙齿的暴露,罗斯福并没有一张英俊的面孔。同学们也因此常常嘲笑他,说他的牙齿可以用来挖地瓜了。

小小年纪的罗斯福变得很敏感,他通常不会参加同学间的任何活动,不喜欢交朋友,成为一个只知自怜的人。然而,罗斯福虽然有这方面的缺陷,但却有着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仿佛是每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事实上,缺陷促使他更加努力奋斗。他没有因为别人对他的嘲笑而失去勇气,他喘气的习惯变成了一种坚定的嘶声。他咬紧自己的牙使嘴唇不颤动从而克服了惧怕心理。

罗斯福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他清楚自己身体上的种种缺陷。他从来不欺骗自己,认为自己是勇敢、强壮和好看的。他用行动证明自己可以克服先天的不足并能获得成功。

只要是他能克服的缺点,他就一定要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过演讲,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龅牙。他裹着毯子、坐着轮椅进行“炉边谈话”的样子,令民众再也记不起他以前那打桩工人般的姿态。虽然他的演讲中并没有任何惊人之处,但他不因自己的声音和姿态而遭失败。他没有洪亮的声音或是威严的姿态,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样具有惊人的辞令,然而在当时,他却是人们眼中最出色、最有力量的演说家之一。

罗斯福在面对自己的缺陷的时候,并没有退缩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在意识到自我缺陷的同时,正确地评价自己,为自己的无知而求知,在困境中抗争,不因缺憾而气馁,甚至将它加以利用,变为资本,变为扶梯,从而登上名誉的巅峰。同样的,对于青少年来说,要发现自己的缺点,就必须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剖析,不单单是找出优点、肯定成绩,更关键的是要把自我剖析的手术刀滑向心灵的深处,对心灵进行忏悔式的追问:我的缺点到底在哪里?明天我将如何努力?哈佛有一句格言说得很好:一个目光敏锐,见识深刻的人,倘又能承认自己有局限性,那他离完人就不远了。

哈佛考考你

在公园看到许多画家帮人画像,你心血来潮也想过过做模特的瘾,你会选择哪一类型的画像呢?

A.水彩画或油画

B.铅笔素描画

C.俏皮逗趣的漫画

D.毛笔水墨画

答案分析

选择A:你看起来颇严肃,好像是那种过着一成不变生活的修行者,其实你只是自有一套独特的生活哲学而已。你的朋友或同学有时会惊讶于你突然发作的幽默与搞笑,其实只要碰到与你对盘的人,你也会是一个健谈、乐于与人分享的人。

选择B:平常的你是好好学生的模样,但其实你的个性上是偏向固执与保守的,只是你平常在与朋友或同学互动时,比较不那么坚持,但在某些事情上又会变得比较固执、保守,甚至到了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步。

选择C:你是个百分百闷骚的人,在长辈面前,总是一副正经八百的样子,一副乖乖牌的形象,其实在同学或朋友之间可是大家的开心果,有什么康乐或联谊的活动其幕后的推手大多都是你,因此你外在的形象与内在的个性,简直是判若两人。如果有一天跟你不熟的人看到你的本性时,肯定会大吃一惊的。

选择D:你给大家的感觉就像阳光一般,似乎没有什么烦恼,一直都很快乐的样子。不过了解你的人都知道,其实你不是那种会将心事挂在嘴边或表现在脸上的人,私底下的你,是会想很多且对别人的看法相当在意的人,所以你会觉得自己的人格快分裂了。


3,对于盲目的船来说,所有风向都是逆风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跟踪调查,被调查的人都是一群智力、学历、生活环境等差不多的青少年。从600份的调查中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0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20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0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处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有共同特点: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而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的27%是那些20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这个调查让我们明白:如果一个人没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那么他是不可能成功的!正如赫伯脱所说:“对于盲目的船来说,所有风向都是逆风。”现实生活中,许多青少年宁愿选择随波逐流的游弋式生活,也不愿意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所以他们一直迷茫地走在没有目的地的道路上。因为迷茫,他们感觉到了空虚,于是他们利用所有的时间来追求享乐,参加对己对人都无益的活动,在嬉笑怒骂中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其实,但凡优秀的青少年,他们都知道明确的目标才是成功的基础。在开始行动前,他们会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而不会盲目地前行。他们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哪些事必须做,该怎么做,哪些事无足轻重,进而可以避重就轻、高效地做事。

世界著名的游泳健将弗洛伦丝·查德威克,从卡得林那岛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湾,在海水中泡了16小时,只剩下1800多米时,她看见前面大雾茫茫,潜意识发出了“何时才能游到彼岸”的信号,她顿时浑身困乏,失去了信心。于是她被拉上小艇休息,失去了一次创造纪录的机会。事后,弗洛伦丝·查德威克才知道,她已经快要登上了成功的彼岸,阻碍她成功的不是大雾,而是她内心的疑惑。是她自己在大雾挡住视线之后,对创造新的纪录失去了信心,然后才被大雾俘虏。

过了两个多月,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又一次重游加利福尼亚海湾,游到最后,她不停地对自己说:“离彼岸越来越近了!”潜意识发出了“我这次一定能打破纪录”的信号,她顿时浑身来劲,

最后弗洛伦丝·查德威克终于实现了目标。

古希腊哲学家彼得斯曾经说过:“需有人生的目标,否则精力全属浪费。”的确,弗洛伦丝·查德威克第一次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她没有能力游到加利福尼亚海湾,而是因为浓雾让她看不到目标,看不到目的地。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浓雾”让我们在困难中迷惘,以致最后放弃,因为对于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想要获得成功,就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正如哈佛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在给学生们讲述人生目标时所说的那样:远大的理想是你伟大的目标,远大的目标是成功的磁石。仅仅拥有理想,你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没有目标,成功对你而言就无从谈起。

许多年以前,盐湖城有一位勤劳节俭的年轻人。他常常受到朋友和邻居们的赞美。但他的一项举动使他的朋友们都认为他疯了。他从银行取出他所有的存款,到纽约参观汽车展,回来时买了一辆新车。更糟糕的是,当他回到家之后便立刻把车停到车库中,并将每个零件都拆卸下来。在研究完之后,他又把车子组装起来。

朋友和邻居们都认为他的行为实在太不正常了,而当他一再重复拆卸组装的动作时,这些旁观者们更加确定他疯了。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的“汽车大亨”克莱斯勒。他的朋友和邻居们不了解隐藏在他看似疯狂行为中的目标,更不了解成功意识对他的重大影响力。

事实上,世界上许多成功人士并不是那些才智超群、多才多艺的人,相反他们都是一些资质平平的人。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那些看上去智力不及我们一半,在学校里排名末尾的学生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人生的旅途上把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那些看似资质平庸的人能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耕耘不辍,最终到达目的地。而那些所谓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人却仍在四处涉猎,毫无目标,最终一无所获。所以说,一个人有无明确的目标,对他的人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哈佛考考你

一串钥匙能预测你未来的目标正不正确,赶紧做下面的测试吧!走在路上,你听到钥匙遗落在地的声音,你觉得是:

A.一大串钥匙

B.两三把钥匙

C.只有一把钥匙

答案分析

选择A:你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对于生活,你认为就像一扇正要打开的窗子,有诸多可供想象的可能,但有时未免显得好高骛远,你应当按部就班地去着手实现目标。

选择B:你眼前正面临岔路口,有一个以上的目标,正彷徨着不知该先朝哪一条路迈进,建议你多听听前辈的意见再做决定。

选择C:你是个未来方向十分明确的有志之士,既然确定了目标,就勇往直前吧!


4,远见与目标,让你在10年后无可替代

哈佛的人生理念认为:一个人的目标越高远,那么他的成就就会越大。远大的、美好的人生目标,能吸引人努力为实现它而奋斗不止。每当你懈怠、懒惰的时候,它犹如清晨叫早的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每当你感到疲惫、步履沉重的时候,它就似沙漠之中生命的绿洲,让你看到希望;每当你遇到挫折、心情沮丧的时候,它又如破晓的朝日,驱散满天的阴霾。一个有远见和目标的人,能在人生目标的驱策下,不断地激励自己,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力量,焕发出超强的斗志。

在很多年前,哈佛的一个行为问题调查组曾经对1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向每个人提出了同一个问题:“10年以后,你希望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这些学生都回答说,他们想得到财富、荣誉,希望去经营大公司,或者从事能影响和主宰我们所生存的世界的重要工作。

在这100个接受调查的年轻人中,有10个人不仅决心征服世界,而且将目标清清楚楚写了出来,并说明他们什么时候即将取得何等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理由是什么;而其他人则没有像他们一样写出各自的目标和理由。

10年之后,调查人员发现,原来写过目标和计划的那10名学生,所拥有的财产竟占那100名学生总财产的96%。这意味着那10名学生的成功率超过他们同学的整整10倍。所以说,确立目标与制订计划是学习规划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目标是前进的灯塔,那么计划就是行动的方案。没有目标,所谓的计划就没有了明确的方向,只能是四处乱撞;没有计划,目标则只是一句空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正如格莱恩·布兰德所说:“目标和计划是通向快乐与成功的魔法钥匙!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把它们写下来付诸行动的人,他们将来的成就,是有目标和计划但仅停留在脑子里或纸上的人的10—50倍。”让我们来看看艾萨克的故事,他的个人长期学习计划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艾萨克中学毕业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发现他具有特殊的商业天赋:机敏果敢,敢于创新。但他缺乏社会阅历,尤其是缺乏知识。父亲与他长谈了一次,并和他一起制订了一个能帮助艾萨克成为一个商界精英的长期学习计划。这个计划将艾萨克的学习生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攻读理工科学士。通过在哈佛大学攻读最基础、最普通的机械制造专业,艾萨克具备了做商贸必备的专业知识,了解了产品性能、生产制造情况,培养了知识技能,建立了一套严谨的逻辑思维体系,还形成了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在这四年中,艾萨克还广泛选修了其他专业课程,如化学、建筑、电子等。这些知识为他后来的商业活动创造了难以估量的价值。

第二阶段:攻读经济学硕士。通过在哈佛大学3年经济学硕士的学习,他了解了影响商业活动的众多因素,懂得了商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在这3年的学习中,他还认真学习了经济法,并将主要精力放在管理知识的学习上。

第三阶段:积累社会阅历。离开哈佛后,艾萨克并没有急着去经商,而是先做了5年政府的公务员。5年的时间,使艾萨克从一个稚嫩的青年成长为一个深谙世故的公务员,在环境的压迫下,他树立起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广泛结交各界人士,建立起一套关系网络。他非常善于利用这些网络来获得丰富的信息和便利条件。

第四阶段:掌握商情,熟悉业务。艾萨克辞去公务员的工作,应聘到了一家国际性的大公司。通过在这里两年的锻炼,在掌握了丰富的商情与商务技巧之后,他谢绝了公司的高薪挽留,自己开办了一家商贸公司,开始了梦寐以求的经商生涯。

艾萨克是一个有远见、有目标的人,这四个学习阶段共用了他14年的时间,每个阶段目标明确,任务具体。由于他在制订计划之前,对自己将来的发展目标定位准确,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是以总的目标所需要具备的素质作为出发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因此,当计划完成后,艾萨克已经具备了成功商人所应具备的所有条件。他的公司经营得非常出色。他有自己的游艇和别墅,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地中海、夏威夷阳光海滩上。现在他又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了新的学习计划,不难想象,在他这个新计划完成之后,一定会取得比现在更高的成就。

其实,所谓的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自己的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今天的生活状态不由今天来决定,它是我们过去生活目标的结果;明天的生活状态不由未来决定,它将是我们今天生活目标的结果。对于有远见、有目标的人来说,今天的选择便预示着未来的成功。

哈佛考考你

你知道自己内心的善良度是多少吗?

有一天你和朋友大吵一架,隔天他(她)请快递送来一个箱子,凭直觉,你觉得里面会是什么呢?

A.昂贵的皮件

B.一定有诈,可能是便便

C.过去的情书、礼物

D.空箱子

E.温馨的小礼物

答案分析

选择A:你的内心善良程度40%,属于长得很善良型,但其实外表是你的伪装,真正善良与否得看以后的造化!

选择B:你的内心善良程度55%,看人善良型,会因特定的人事物而激发出善良的一面,这类人认为虽然不能害人,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因此他的防卫心较重。

选择C:你的内心善良程度99%,天生善良型,根本是上帝派来的小天使,要小心不要被人家骗。

选择D:你的内心善良程度20%,年度善良型,猜忌心相当重,大概一年才做一次善事,这类型的人有时候会想得太多了。

选择E:你的内心善良程度80%,后天善良型,潜在的慧根会让这类人愈老愈善良,这类型的人会受到宗教或朋友的影响而激发潜在的善良。

5,敢坐第一排,勇当第一名

一位著名的哈佛大学教授应邀来中国做演讲。当时,演讲的大礼堂里挤了很多人,那些没有座位的听众只好站在走廊上听他演讲。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大礼堂的最前排却没有一个人坐。望着空荡荡的前排,他惊讶地问道:“这第一排怎么没有人愿意坐,难道坐着还不如站着?”整个大礼堂一片寂静,谁也不吭声。

教授环视一周,又笑着问道:“你们不敢坐第一排是怕我向你们提问题吧?”

“是!”一个声音怯生生地回答道。

教授微笑着说:“提问题有什么可怕的呢?我又不会吃掉你们!”大家也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接着,哈佛教授便对大家说道:“在我们美国,每一个人都喜欢争坐第一排。因为他们认为坐第一排才能亮出自己,才能更引人注目。只有引人注目,才有机会被他人赏识,被他人看中。在这个人才辈出的社会里,只有坐在第一排,才有可能出人头地!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做出一点成就来,那么就得亮出你自己。而亮出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永远地坐在第一排。坐第一排,就是争第一;坐第一排,就是给自己信心。我正是照着我老师教我的去做,才取得今天的成绩的!”哈佛教授刚说完,大家都纷纷地向前面涌,争坐第一排。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里,有一位叫玛格丽特的小女孩,她从小就经常被父亲灌输这样的思想:“无论你做什么事都要力争一流,永远都要走在别人的前头,哪怕是坐公交车,你也要永远争坐第一排。”她的父亲从来就不让她说“我不能”或“我做不到”的话。

或许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个要求太高了。但是每当她为争做第一名感觉很累的时候,她就会想起父亲给她讲的一个故事:在生物学上,有这样一个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鸡,会本能地跟在它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身后,并把它当成自己的母亲。即使是一只乌龟经过,小鸡也会把乌龟认成自己的母亲。更令人惊讶的是,一旦小鸡形成对某个物体的追随反应,就不可能对其他动物形成追随反应。这个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印刻效应”。通俗来讲,小鸡只承认第一,无视第二。她的父亲告诉她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低等动物世界,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人们经常会对最初接受的信息和最初接触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任何堪称“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兴趣并有着极强的记忆能力。每一个人都可以列出无数个第一,比如世界第一高峰、美国第一个总统、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等等,但是对于第二、第三、第四,人们却不甚了解。因此只有敢于当上第一,坐上第一的位置,才会永远地被人记住。

确实,从小受到父亲这样的“残酷教育”的玛格丽特,有着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工作中,她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争创第一的信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事事争第一,以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永远争坐第一排”的诺言。

玛格丽特在上大学的时候,学校要求学员要用5年时间来学习拉丁文课程,但是她却凭借着自己永争第一的信念和拼搏精神,在一年内就把全部课程学完了,而且考试成绩也名列前茅。玛格丽特不仅仅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在音乐、艺术等方面也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是她任何事情都永争第一的心态,40多年后,她成了英国乃至整个世界政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她连续四届当选为英国保守党领袖,并在1979年成了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凭借她“敢坐第一排”的心态,雄踞政坛11年之久。她就是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可以说撒切尔夫人的一生都是在竞争中度过的,但也正是这样一种事事争第一的竞争意识成就了她的一生。所以青少年朋友们要记住,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高度。“永远都要坐第一排”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了我们往最高最好的目标和方向去发展。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成为“坐在第一排”的人,但真正能够“坐在第一排”的人却不多。为什么呢?因为那些不能坐到第一排的人,往往只会把“坐在第一排”当成一种人生的理想,却始终没有采取行动去争做第一名。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最终领略美妙风景的,必然是那些强烈渴望登顶,并为之不懈跋涉的追求者。

哈佛考考你

从座位的选择看你的学习态度:如果你可以选择的话,你最喜欢坐在教室中哪一个位置?

A.第一排正中央

B.教室的正中央

C.最后一排

D.离老师最远的角落

答案分析

选择A:你喜欢坐在第一排正中央,这种行为表示你是一个求知欲和学习意愿高的人,而且这种学习动机是你自动自发,没有人会强迫你,你也不是为了别人而学,是个很有求知欲的好学生。因为,你选择的位置很靠近黑板,老师的声音可以听得很清楚,所以说你是好学的人是绝对没错的。

选择B:你是一个很希望老师注意你的人,在班上你一直有想出风头的期望,至于上课的内容如何,对你来讲也就不重要了。你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影响学习情绪的人,你的成绩好有可能多半都是为了给老师看或向同学炫耀,所以你的读书动机是很不自主的,因此很容易受影响。

选择C:你之所以选择坐在最后一排,这就表示你是个不喜欢被老师注意,也不喜欢出风头,只喜欢安安静静想自己事情的人。你的学习意愿其实也不算低,只是你很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来做自己的事。如果有你喜欢听的课程,你就会投入去听。如果老师的口音太重,听不懂也没兴趣,你就会做自己的事了。

选择D:你是一个恨不得躲起来,看不到老师,老师也看不到你的人。你不是很讨厌老师,而是你实在是非常讨厌上课,你的学习意愿可以说是等于零。为什么会这样?只有问你自己了。你觉得上课简直就像坐牢,当然可以摸鱼就摸了,所以会坐在离老师最远的角落了,搞不好老师的眼镜度数不够,你就赚到了。


6,没有什么来不及,现在就是最好的开始

曾经的哈佛学子,后来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萨缪尔森教授认为:“人们应当首先认定自己有能力实现梦想,其次才是用自己的双手去建造这座理想大厦。”的确,人生总有许多理想和憧憬,假使一个人能够将一切憧憬都抓住,将一切理想都实现,将一切计划都执行,那么他在事业上的成就,真不知会怎样的宏大;他的生命,也不知会怎样的伟大!然而,总是有很多人有憧憬而不去抓住,有理想而不去实现,有计划而不去执行,最终使各种憧憬、理想、计划破灭。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周游世界的梦想,可是有几个人能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呢?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著名文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行动起来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所以,有了目标,就是要立即行动起来!光说不练,纸上谈兵,拖延应付,只会让目标成为一个梦。

索菲娅是哈佛大学里艺术团的歌剧演员。在一次校际演讲比赛中,她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最为璀璨的梦想:大学毕业后,先去欧洲旅游一年,然后要在纽约百老汇中占有一席之地。当天下午,索菲娅的心理学老师找到她,问了她一句:“你今天去百老汇跟毕业后去有什么差别?”索菲娅仔细一想:“是呀,大学生活并不能帮我争取到去百老汇工作的机会。”于是,索菲娅决定一年以后就去百老汇闯荡。

这时,老师又冷不丁地问她:“你现在去跟一年以后去有什么不同?”索菲娅冥思苦想了一会儿,对老师说,她决定下学期就出发。老师紧追不舍地问:“你下学期去跟今天去,有什么不一样?”索菲娅有些晕眩了,想想那个金碧辉煌的舞台和那双在睡梦中萦绕不绝的红舞鞋……她终于决定下个月就前往百老汇。

老师乘胜追击问道:“一个月以后去跟今天去有什么不同?”索菲娅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说:“好,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一下,我就出发。”老师步步紧逼:“所有的生活用品在百老汇都能买到,你一个星期以后去和今天去有什么差别?”

索菲娅激动地说道:“好,我明天就去。”老师赞许地点点头,说:“我已经帮你预订好明天的机票了。”第二天,索菲娅就飞赴到全世界最巅峰的艺术殿堂——美国百老汇。当时,百老汇的制片人正在酝酿一部经典剧目,几百名艺术家前去应征主角。按当时的应聘步骤,是先挑出10个左右的候选人,然后,让他们每人按剧本的要求演绎一段主角的对白。这意味着要经过百里挑一的两轮艰苦角逐才能胜出。索菲娅到了纽约后,并没有急着去漂染头发、买靓衫,而是费尽周折从一个化妆师手里要到了那个剧本。这以后的两天中,索菲娅闭门苦读,悄悄演练。正式面试那天,索菲娅是第48个出场的,当制片人要她说说自己的表演经历时,索菲娅粲然一笑,说:“我可以给您表演一段原来在学校排演的剧目吗?就一分钟。”制片人首肯了,他不愿让这个热爱艺术的青年失望。而当制片人听到传进自己鼓膜里的声音,竟然是将要排演的剧目对白,而且,面前的这个姑娘感情如此真挚,表演如此惟妙惟肖时,他惊呆了!他马上通知工作人员结束面试,主角非索菲娅莫属。就这样,索菲娅来到纽约没几天就顺利地进入了百老汇,穿上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双红舞鞋。

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成功者吧,他们都是“想到就立即做”的行动家。“想到就立即做”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每一个成功者共有的特质。什么事情一旦拖延,你就总是会拖延,但你一旦开始行动,事情就有了转变。凡事及时行动就是成功的一半,凡是有力量、有能耐的人,总是能够在对一件事情充满热忱的时候就立刻去做。因为他们知道,等待与拖延是成功的死敌。如果没有行动,再美的梦想也只是泡影。

所以,一旦有了自己的梦想或者目标,就要立刻着手进行,不要拖延,不要想着以后,也没有什么来不及的,因为现在就是最好的开始。

哈佛考考你

如果让你变成下面的一种海洋生物,你最想变成哪一种?

A.珊瑚

B.两条鱼

C.一群鱼

D.海蛇

答案分析

选择A:缺乏行动力。你是一个多说少做、举棋不定的人。而且有恋母情结,常常希望得到别人的照顾,心理年龄仍停留在小学阶段。

选择B:有强烈责任感。你有责任感,生活起居方面很独立,而且在学校、公司中有不错表现,得到别人的爱戴。不过,在恋人面前就表现得很柔弱。

选择C:害怕寂寞。你的心理年龄也不算太大,喜欢集体生活,而且小事也会询问亲友才能下决定,所以亲朋好友都是你的精神支柱。

选择D:成熟人。你是一个相当成熟的人,而且具有强烈使命感,因此再孤独的生活也不怕。但有时会局限于自我认知的范围里,别人的意见不容易听进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63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5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42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7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3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99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68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4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7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71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27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21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7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7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1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1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