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首先祝各位端午安康!
在福建老家,端午节习惯称“五月节”,与传统意义五月初五过节不同的是,在我们家乡,有些村子是今天(五月初五)过节,有些村子是昨天天(五月初四)过节,这个传统已经传承数百年。据老一辈人讲,之所以有这个习惯(风俗),是因为古时候(旧社会)的山区土匪毛贼甚多,这些毛贼经常在过节这天下山抢掠,为避免辛苦准备的过节美食(当然以粽子为主)被毛贼分享,往往提前一天过节,让下山毛贼扑空,而正因为有些村子初四过节,有些村子初五过节,甚至同村子有些人家过初四,有些人家过初五,山上毛贼经常扑空,很难准确实施抢掠。后来就成了习惯,再后来就没了土匪毛贼,所以至今老家村子里从五月初一开始就陆陆续续有人家包粽子,吃粽子。
老家传统的粽子与现在的粽子(特别是广东粽子)不同,属于素粽子,叫“灰水粽”。记得小时候,进入农历四月,母亲就会交待我们上山割草砍柴时要顺便砍些“黄粄柴”回来,怕我们忘记就会多加一句“要吃粽子就多砍一些啊”。这种叫“黄粄柴”的树木杂生在山上,长不高,因为每年都被砍,所以少见(现在很多了)。
把黄粄柴砍回家,晒干后烧成灰,装进布袋放在锅里煮水,煮出来的水晶黄飘香,然后把早就准备好的上等糯米放进水里浸泡,时间足够后捞出来的糯米黄橙橙、亮闪闪,依旧飘香,然后用洗干净的新鲜粽叶和稻草绳子包裹成可爱诱人的粽子(如图一),然后下锅用清甜的井水煮,从下锅到出锅(如图二)的过程是非常兴奋又非常难熬的,黄粄柴的味道,稻草和粽叶的香味,当然更香的是糯米香气,随着灶堂柴火的燃烧不断从锅盖边缘和缝隙里飘荡出来。
这个时候,我们早早地就会向母亲要点点当时珍贵的白砂糖或者蜂蜜(老家叫蜂糖),粽子一出锅,扯开绳子,剥下粽叶,用筷子叉住(如图三),点上白砂糖或蜂蜜,那种滋味,耶种愉悦,很难用恰当的文字来叙述。
儿时的五月节是我们兄弟姐妹非常喜欢的节日,并非现在为纪念屈原屈大夫而有三天假期,而是不仅有粽子飘香,还有早熟印桃子,李子,杨梅等水果,家里还会有鸡鸭鱼肉,还有茶叶鸡蛋,咸鸭蛋,养了鹅的年份还有鹅蛋。粽子的形状有三角粽,牛角粽,大的是三口粽,小的为一口粽。所以,小时候有记俗话至今没有忘记:五月节,吃也泻,不吃也泻,非常形象反映节日美食的丰富和诱人。
大姐昨天打电话给我,确认我不回老家过节后,问有没有老乡回老家,要托人带灰水粽子给我吃。我回答大姐,肯定有人回老家,到时候安排人到公社门口找她拿,不要太多,十几个就够了。大姐说,今年的灰水和糯米都很好,怎么样都要带三、四十个出来。大姐传承了父母亲的优良传统,不仅打糍粑是招牌糍粑,她包的灰水粽,也是十里八乡闻名。很多人包粽子已经用其他绳子替代稻草了,而大姐每年都会去收一部分糯米稻草,留待来年包灰水粽子。所以,大姐煮的粽子集糯米香,黄粄柴香,粽叶香和稻草香为一体,香咪奇特,回味无穷。
原来有计划和太太带岳父岳母回老家过端午节,有女同学预留了自己种的黑玉米,有男同学预留了一棵杨梅树,当然,还有大姐二姐家的灰水粽。因为岳母早些天闪了老腰,正在康复期间,不能长时间坐汽车。一大早来办公室值班,把早几年发在朋友圈的短文,略作修改,作为今天简书的日更。
今天还是一年一度高考季,如同三十九年前自己的高考,又不知有多少高考故事发生。所以,最后要祝福全天下高考学子考试顺利,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