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他站在窗前望向远方,泪流满面。
张勇觉得,这辈子做过最错误的决定就是送女儿出国。女儿毕业后不仅留在了美国,还和美籍男友结婚。张勇几经劝诫,甚至拿“断绝父女关系”作为要挟,但效果不大。
最近这则“父母卖房送独生女留学,女儿嫁老外不归父母崩溃”的新闻被吵得沸沸扬扬。有人说,不能在父母身边照顾就是不孝;有人说,子女有选择生活的权利;有人说,父母不应该把生活寄托在子女身上。
无论何种看法都有其道理,但女儿留学不回国,怎么就不孝呢?我们先从留学这件事说起。
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
出国是为了增长见识,与国际接轨;深造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留学热潮,到现在部分本科专业超过半数的出国选择,甚至不少孩子从初中起就出国读书,留学现象屡见不鲜。父母但凡有点经济能力,特别是在沿海城市,留学似乎成了子女教育的标配。
那么家在深圳的张勇送女儿出国,这就成了很常态的选择;子女毕业后是否愿意回国工作,也是这群父母都会面临的共同问题。
回到留学的初衷,纯粹花钱给子女镶金给自己长脸的父母应该是少数,毕竟花了大半生积蓄,更多还是为了孩子在未来的就业市场能更有竞争力。
众所周知,大部分留学生都期望毕业后能留下来工作一段时间,但英美等国不像中国有这么庞大的就业市场,加上工作签证难获得,能留下来工作的就凤毛麟角了。张勇的女儿毕业后就留美工作,还嫁了个美国人,这要是换在某些开明家庭,估计都觉得长脸,以后还能去美国养老。
毕竟最重要的是,这都是孩子的选择,而她的人生也因此多了更多的可能性,那么留学的意义就达到了,这钱也没白花。
不陪在父母身边就是不孝吗?
张勇认为自己年龄大了,没法适应国外的生活,加上留学的费用是夫妻省吃俭用,外加卖掉大房子换成小户型凑够的钱,养老积蓄也因此受限。他最犯愁的是:如果和唯一的女儿失去了来往,这剩下的几十年该由谁照顾?
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女,本是伦常,张勇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他女儿并没有说不尽赡养之责,不在父母身边并不能谓之“不孝”。
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人多向资源更集中的一线城市聚拢,离开三四线城市到北上广深工作;和离开中国去发达国家工作,其本质是一样的。一线城市和发达国家,都意味着有更多的可能,同时也能给后代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
但凡有留下拼搏的可能,年轻人是不会轻易逃离。从个人及家庭的发展来看,留在一线城市或发达国家工作是更积极的人生选择。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大多人也仅记住了这句,认为张勇的女儿花了父母的辛苦钱而不归国就是不孝,但孔子还有后半句,“游必有方”。只要是正道、能让父母放心,那么即便是远在他乡,也是可以理解的。
同时,子女并非是父母的附庸,父母也不应该把精神寄托全部放到孩子身上。就像好友的父母那般,有自己的麻将群、广场舞群、摄影群,生活没有子女的陪伴也依然精彩。
空巢老人如何养老?
年轻一代选择远离父母成家立业很是普遍,随之而来的空巢老人现象也将愈加严峻。那么这里讨论的就不是外出就业子女孝与不孝的问题,而是社会现象下,老一辈该如何养老的问题。
张勇的担心其实也是千千万万父母的顾虑,一方面是希望子女在外奋斗、幸福生活,另一方面也渴望子女在身边、平淡过活。
自古以来,我国都一直采用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以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为例,意味着一对年轻夫妇至少要赡养4位老人。据调查,早在2008年,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或独居比例高达49.7%,而农村则更为严峻。
既然传统的家庭养老难以承接老龄化的加剧,看看西方还有哪些养老模式是值得借鉴的呢?
居家养老:
当子女无暇照顾,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愿意离开老家的父母,则可以长期居住在家中,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来照料老人。这种方式是除了家庭养老之外最普遍的形式。
机构养老:
当老年人生活难以自理时,则可以借助养老院集中照顾,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
除了上述方式外,如果老人比较开明且经济状况良好,还可以采用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乡村田园养老,或者互助养老。
赡养老人,除了经济支持、生活照顾、医疗护理,更重要的还有精神慰藉。
但在国家养老鸡肋,年轻一代承受着高额房贷、子女教育的双重压力下,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就很难改善。
所以年轻人,还是趁早好好工作,赚钱养家;照顾自己,别让父母失独;早买保险,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