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颜毓化缘的影响,我也学会了接受别人的爱。我体会到这也是一种自我肯定、找回自信的方式。过去我不好意思接受别人的好意,其实是内心的不配得感在作怪,觉得自己不值得这么好的待遇。现在我勇敢地打开自己,接受大伙儿给我的善意。比如昨天中午在跟较好的同事哭诉了失意的感情之后,大方接受女同事在便利店给我买的芒果汁,昨天晚上跟好友吃饭的时候,大方接受她送我到公交站和给我在她老家买的特产美食,今天大方接受了颜毓在朋友圈发的感恩礼物,猜测是蛋黄酥?昨天和今天这三天接受别人的好意让我感觉很幸福,也很充实,有种别人带给我的自我肯定的力量,还能感受到别人的爱。
回到51节,开头这句话让我很想拷贝下来让自己记住: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对情绪的最基本态度应是接纳,不要与自己的情绪对抗,不要因情绪而否定自己或他人。
在某些场景下,情绪会让人完全失去理智,比如极度的愤怒,我们需要在这样的情绪还没有到达最高点的时候,就要动用自己的理智去干预和压制,避免情绪失控和行为失控。
情绪属于本我反应,是基于欲望和认知的条件反射,这个过程是无意识的。本我会排斥自我进行情绪干预、理性干预。
我们可以通过欲望、认知、条件反射三个方面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欲望和需要是相关联的,我们可以通过去掉一些不必要的需要,因为没有需要也就没有相对应的欲望,可以避免产生相应的情绪。人不必证明自己,这样就减除了许多需要和欲望,少了很多情绪困扰。接纳自己也能减少欲望。
伤害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认知。认知是基于信念,不合理的信念会产生不合理的认知。
从情绪到行为构成了条件反射模型,可以延长条件反射的时间,比如不认同、不判断,通过时间来消耗情绪的能量,失去对行为的驱动力。不付诸行为的情绪对他人没有伤害性,也可以避免刺激他人的情绪而导致他人对自己的伤害。
无论面对怎样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说“没关系”,没关系传递的是一个重要的意识,这个意识就是接纳。
一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决定了他对待别人的态度。讨厌别人的人也一定是讨厌自己的。讨厌自己的人很难与别人相处。一个人与别人相处不好,十有八九是因为这个人讨厌自己。
我也会讨厌我自己。因为我内心深处有一个更优秀的假我,而现实的真我却没有那么优秀,于是我就会对现实的真我感到很失望,然后就会讨厌自己。而且从小我得不到母亲的喜欢,我认为父亲还是喜欢我的,但是我母亲会因为嫉妒或各种原因经常给我灌注父亲是坏人、父亲也不喜欢我的这些信念,长达后我就不会喜欢自己了,我继承了我母亲对我的态度。
而虽然我不喜欢自己,我却很需要被人喜欢,并且对此非常敏感,至于自己是不是喜欢对方反而不重要了。
实际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以后我要做个好的母亲,我要记住这个道理:我现在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他一生的态度,而孩子对他自己的态度又决定了他对别人的态度。父母应当接纳自己的孩子,而接纳必须是无条件的。
我应该多给自己一些接纳,给自己内心的小女孩一些接纳。我可以对内心的小女孩说:没关系,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已经尽力了。这些鼓励的话。然后想象自己用欣赏的眼神和内心的小女孩接触交流,欣赏的眼神是眼神明朗,充满光芒,嘴角带着微笑的。
看到这一节,我终于明白我对自己的态度很苛刻和责备,是因为过去我和母亲的关系太纠缠,她缺乏边界感,对我过分苛刻和过多责备。她对自己失望,又把失望通过对我感到失望传递给我,于是我对前任的态度、对别人的态度通常也是失望。不喜欢自己,也就觉得别人也不喜欢我。
要喜欢自己,唤醒意识是第一步,第二部就要有行动,如果行动不能跟进意识,那么意识就只有五分钟的热度。
我可以写上这句话:我喜欢自己,画点东西表达喜欢自己的氛围。通过各种方式来创造我喜欢自己的氛围。通过创造我喜欢自己的氛围,通过经常性的重复刺激,将我喜欢自己的意识深植于内心,进而成为自己对自己的态度。
做到了“我喜欢自己”,就能做到“我喜欢这个世界”以及“我喜欢我所经历的一切”等等。我还可以把这句话贴在房间里,为自己创造改变的氛围和场景。
情绪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排斥情绪就是排斥生命,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好坏是人们的定义。
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但是我们却以为消极情绪是敌人,积极情绪才是朋友。其实情绪都是我们的朋友。
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到情绪,而情绪是直接连通到我们的内心的,它是我们内心的探测器,让我们可以不断地认知自己。我们可以借助情绪来剖析我是谁,我想要什么。
对待朋友的态度是,给他一个合适的位置以及允许他存在的合适空间,就是要接纳他。接纳的结果是,你认为不是问题的就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