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我价值观的一件事

我们的价值观往往是被一些关键事件塑造的,比如金钱的重大损失,健康出现了问题,然后我们就好像突然换了一个人。

这两年对我价值观塑造最大的事是一条新闻。一个记者去五星级酒店暗访,其中包括各个知名的品牌,包括我一直梦想去住的安缦酒店,记者用隐形摄像头拍下了保洁打扫的画面。大部分保洁都很自然的拿起卫生间的浴巾去擦马桶圈,然后最可怕的事情是有好几家酒店的保洁都用擦过马桶的毛巾去擦杯子。生理的恶心并不是对我冲击最大的,让我最接受不了的是保洁人员自然淡定的态度,让我从此对住酒店有了心理阴影。

正常情况下,我相信一个人绝对不会用擦过马桶的毛巾去擦任何人的杯子,除非跟这个人有仇。那酒店的保洁跟顾客又有什么仇呢?事发后各个酒店出来解释和道歉,其中有酒店提到他们的检查标准非常严格。但是你能检查每一个杯子大肠杆菌的数量吗?

20年代描写未来阶级分化的科幻片《大都会》有一句重要台词——“手与脑的协调者是心”。今天的社会太需要心这位协调者。

酒店的保洁是一个听起来微不足道的岗位,五星级酒店一天住宿2000元的价格可能是保洁一个月的工资。在酒店的走廊里,当保洁遇到客人时会侧立道一句“您好”,客人也许会因为保洁的这个举动感到温暖和受到尊重。但是随后当他进入你的房间,却做出令你感到极为恶心的事。那声“您好”只不过是酒店经理日复一日训练和监督的结果,里面丝毫没有“心”的协调。

我想这个世界上也许没有真正的阶级分化。当你以为你是掌控者的时候,在另外一条食物链上你恰恰处于最末端。表面获得的荣誉与赞美,在背后被人悄悄消解。当你以为你已洞悉世事时,另一个世界发生的事情可能突破你的想象。尤其是当人类受到流行病攻击的时候,阶级分化更是土崩瓦解。疫情期间看着一个个国家元首感染病毒,感觉甚是荒诞,元首的传染者可能是与他握手的一个平民,也许在微生物面前才能实现真正的人人平等。

一个河南农村献血时不洁的针头,可能让献血者和一个大城市医院里需要血液的病人同时感染AIDS;一个内蒙古的奶农,为了达到奶站对氮含量检验的标准,往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牛奶被送到了南方一个孩子的早餐桌上;一个长春的疫苗生产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将已经过期失效的狂犬疫苗卖往全国各个城市,打在了不小心被猫狗咬伤的无辜者身上;昂贵的私立医院里为你看B超单的医生,可能是一个刚毕业的三流大学生,子宫里的肿瘤已经出现了他却没有看出来。

所有阶级的人都在一张巨大的联系网中,谁也逃不开,只有心的协调者出现,我们才能彼此尊重爱护,也才能护我安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